晶圆成本仅为碳化硅10%,四代半导体材料距离商业落地还有多远?|36氪专访( 二 )


日本的研究是产业化公司带头的 , 一开始就朝着主要向大尺寸、高品质、低成本等方向努力 , 所以率先做出产业化成果 。 2012年 ,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报道了全球第一个氧化镓功率器件 , 是一颗场效应晶体管(MESFET) , 此后不久又报道了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 , 就像2001年英飞凌发行首个碳化硅二极管一样 , 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 由此给业界打开了氧化镓新应用的大门 。 2015年以后 , 日本NCT公司陆续推出高品质的氧化镓衬底和同质外延片 , 为科研院所提供了基础研究材料 , 直接结果是 , 从2015年开始 , 科研单位关于氧化镓的论文和报道开始爆发式增长 , 国际上开始了氧化镓领域的疯狂竞赛 。
国内对氧化镓研究其实也开始得非常早 , 2000年左右 , 我国就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了 。 近年来 , 科研院所在努力深入地探究氧化镓材料的各种特性 , 需要更丰富的材料来开展研究 , 而产业界规模化应用则需要大尺寸材料产品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 所以氧化镓材料的国产化、低成本化呼声越来越高 。 一直以来我国的研究进展集中在科研机构 , 产业化进程比日本要缓慢 , 但是比美国要快得多 。
到2019年 , 在中国半导体事业奠基人黄昆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上 , 几十位院士、数百位专家共同定义了超禁带半导体 , 也称为第四代半导体 , 并以大规模实现产业应用为判定标准 。 目前 , 第三代半导体其实是指宽禁带半导体 , 包括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这两种禁带宽度超过3eV的材料 , 刚刚开始大规模应用 。 而第四代半导体中的超宽禁带指的是氧化镓(Ga2O3)、金刚石(Diamond)、氮化铝(AlN) , 这些材料中只有氧化镓已经实现大尺寸突破(6英寸) , 预计未来3-5年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 由日本引领风潮 。
36氪: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已经开始迈向降低成本的阶段 , 而氧化镓产业链并不成熟 , 二者相比 , 氧化镓有何材料特性和优势?
市场对第三代半导体寄予厚望 , 是因为他们性能较好 , 耐高压 , 可用于高功率场景 , 且功率损耗低 , 具备节能优势 。 氧化镓成本低、节能的优点更为突出 。
碳化硅相比硅基器件 , 其功率损耗是硅基的七分之一 , 节能效果很好 , 而氧化镓功率损耗是碳化硅的七分之一 , 也就是硅基器件的1/49 , 即2% , 可以说是超大幅度节能;碳化硅常被用作功率器件 , 在新能源汽车上发挥节电效果 , 当散热较小时 , 可以优化散热系统 , 变得轻便而便宜;目前市场常用的有铜、金银等贵金属 , 而更好一些的材料 , 如石墨烯、氮化铝、金刚石等 , 散热效果更好 , 具备优化散热系统潜力;
从生长角度看 , 氧化镓成本很低 , 是唯一一个可以用熔体法生长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 其6寸衬底成本三五年内就可以降到1000-1500人民币 , 大规模生产后可以降到300元 , 而同样尺寸的碳化硅衬底成本大概在4000-5000元 , 售价超过7000元 , 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成本差 。
氧化镓生成晶圆衬底的速度很快 , 氧化镓可以采用熔体法 , 有些类似把筷子插进蜂蜜 , 再把筷子拽出来 , 这就已经形成了一单晶了 , 一个小时生长2厘米 , 是其他材料长速的近100倍 。 而在通过类似雪先融化成水、再结成冰的熔体法生成的晶体质量非常好 , 而气体分子沉积成晶体的过程是很慢的 , 品质也很难提高 。
36氪:氧化镓材料可以被用于什么产品?
许照原:半导体材料的禁带越宽 , 需要的激活能越大 , 才能将电子从一个束缚的电子变成自由电子 , 它对波长比较长的光吸收量很少 , 氧化镓响应波长250~300nm , 因此可以用于探测日盲紫外光 , 目前这个方向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肯定 。 不过我们团队还是更熟悉功率应用 , 光电应用就期待其他团队来努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