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奇兵钉钉:阿里长出的第四极( 三 )


相比钉钉 , 企业微信和飞书也在降低参与门槛 , 但参与度比不上钉钉 。
当在线办公软件进行平台化时 , 国内移动办公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今年国内移动办公市场增长到了400亿元 , 到2024年将增长到486亿元 。

从各项维度看 , 目前钉钉已经是在线办公软件里的最大平台 。 那么接下来 , 它的潜力还有多大呢?

“火焰”底下的“火种”
看待一家平台的潜力 , 需要从底层逻辑来分析 。
从深层次来看 , 钉钉的进化走出了一条“点线面体”的生长逻辑 。
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 , 曾将智能商业里的生态演化 , 用“点线面体”的理论来诠释 。
“点”是服务参与者 , “线”是服务提供者 , “面”是各方撮合者 , 连接“点”和“线” , 形成协同机制和网络效应 。 “面”还会催化出其他“面” , 并结合形成更高维度的“体” 。
淘宝是典型的“面” , “线”是平台上的众多商家 , 创造商品和服务卖给客户 。 “点”是每一位服务参与者 , 比如淘宝模特、客服等等 。
淘宝这张“面” , 还能催化出其他面 , 如阿里云 。 现在阿里云跟淘宝相互赋能 , 衍生出全新的“体” 。
钉钉的平台化进行 , 背后同样有着“点线面体”的进化逻辑 。
钉钉最初是一个办公工具 , 即一个“点” , 后来是一个“线” , 为企业提供服务 , 现在是一个“面” , 即作为一个PaaS基础设施 , 让更多的“线”——第三方SaaS商入驻 , 形成网络效应 。
钉钉能够沿着“点线面体”逻辑加速平台化 , 关键之一在于数字化 。
去年 , 钉钉正式将“五个在线”升级为“两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 。
借助钉钉新生产力工具 , 平台上的“线”——企业 , 可以进一步升级数字化的深度 。 通过两个数字化的相互融合和促进 , 企业能够实现组织内人财物事、产供销研、组织上下游生态产业链等场景环节的全链路数字化 , 整个平台实现良性往前发展 。
接下来 , 钉钉的“点线面”进化逻辑 , 能形成网络效应 。
当越来越多的客户进入钉钉这张网络当中 , 会形成用户粘性和惯性——他们希望除了协同办公 , 还能更多地用其他应用 , 产生“滚雪球”效应 。
当所有用户都能从网络中获得更大价值时 , 平台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 这种增长远超其他模式 。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 钉钉今年开启的商业化进程 , 再次推动了自己潜力和价值的释放 。
今年3月 , 钉钉正式宣布商业化 , 大致分为三种商业化路径:
三专年费模式 , 即在免费版基础上 , 按照客户规模分为专业版面对中小型企业 , 价格为9800元/年;专属版针对中大型企业 , 10万元起/年;专有版面向超大型企业 , 100万元起/年 。
平台分润模式 , 即提供开放平台给合作伙伴销售SaaS生态软件 , 钉钉收取最高15%的佣金;
硬件许可模式 , 即合作伙伴基于钉钉底座开发的硬件产品 , 钉钉开放SDK接口 , 收取10%的佣金 。
针对三专年费模式 , 可以来算一笔账 。
国内大概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 , 做到10%的市场占有率是基本条件 。 钉钉的市场空间将以百万家客户为单位 , 他们标准的底座年费是1万元/年 。
中大型企业大概有100多万家 , 他们付费意愿比例会更高 , 大概有20%的付费可能性 , 标准的底座年费是10万元/年 , 这会是另外一个市场空间 。
超大企业大概有5000家 , 标准的底座年费是100万元/年 。 他们的付费比例最高 , 付费能力最强 。 有统计显示 , PaaS企业通常70%以上的收入 , 都由大客户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