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报: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 四 )
第三次AI浪潮起始于2006年 ,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深度学习的实用化进程 。 深度学习兴起建立在以GeoffreyHinton为代表的科学家数十年的积累基础之上 。 简单地说 , 深度学习就是把计算机要学习的东西看成一大堆数据 , 把这些数据丢进一个复杂的、包含多个层级的数据处理网络(深度神经网络) , 然后检查经过这个网络处理得到的结果数据是不是符合要求——如果符合 , 就保留这个网络作为目标模型;如果不符合 , 就一次次地、锲而不舍地调整网络的参数设置 , 直到输出满足要求为止 。 本质上 , 指导深度学习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 。 实用主义思想让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建模能力)远强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 , 但也意味着人们难以说出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参数的取值与最终的感知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 人们往往容易将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这一概念混淆 。 事实上 , 在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后 , ArthurSamuel就提出:机器学习研究和构建的是一种特殊的算法而非某一个特定的算法 , 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 指的是利用算法使得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从数据中挖掘出信息;而深度学习只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集 , 是比其他学习方法使用了更多的参数、模型也更加复杂的一系列算法 。 简单地说 , 深度学习就是把计算机要学习的东西看成一大堆数据 , 把这些数据丢进一个复杂的、包含多个层级的数据处理网络(深度神经网络) , 然后检查经过这个网络处理得到的结果数据是不是符合要求——如果符合 , 就保留这个网络作为目标模型 , 如果不符合 , 就一次次地、锲而不舍地调整网络的参数设置 , 直到输出满足要求为止 。 本质上 , 指导深度学习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 。 实用主义思想让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建模能力)远强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 , 但也意味着人们难以说出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参数的取值与最终的感知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
二、AI的三大基石解析如前所述 , 人工智能由表及里可分为应用层、数据层、算法层和算力层 。
1.算力算力层包括具备计算能力硬件和大数据基础设施 。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 , 历次算力层的发展都会显著推动算法层的进步 , 并促使技术的普及应用 。 21世纪互联网大规模服务集群的出现、搜索和电商业务带来的大数据积累、GPU和异构/低功耗芯片兴起带来的运算力提升 , 促成了深度学习的诞生 , 促成了人工智能的这一波爆发 。 而AI芯片的出现进一步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在CPU的基础上 , 出现了擅长并行计算的GPU , 以及拥有良好运行能效比、更适合深度学习模型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 。
文章图片
当前 , 人工智能的算力层面临巨大的挑战 。 随着2012年芯片28nm的工艺出现 , 原先通过在平面上增加晶体管的数量来提升芯片性能的思路因为量子隧穿效应而不再可取 , 摩尔定律开始失效 。 晶体管MOSFET这个芯片里最基础的单元 , 由平面结构变成立体结构(由下图中的Planar结构转向FinFET结构 , 2018年之后进一步从FinFET结构转向GAAFET结构) 。
文章图片
三代MOSFET的栅极结构演化 。 其中灰色代表电流流经区域 , 绿色代表充当闸门的栅极
芯片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了芯片制造步骤的增加 , 最终体现为成本的上升 。 在2012年28nm工艺的时候 , 处理器的生产大概需要450步 。 到了2021年的5nm工艺时 , 生产环节已经增加到了1200步 。 对应到每1亿个栅极的制造成本上 , 我们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 从90nm工艺到7nm工艺 , 生产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 这就使得摩尔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同样性能的新品价格每18-24个月减半”不再成立 。 未来我们很可能见到的情况是 , 搭载了顶级技术和工艺生产出来的芯片的电子产品或设备价格高昂 , 超过了一般消费者的承受力度 。
- 自深度学习之后|大模型如何成功落地?
- 独家专访李开复:中美人工智能竞争不是零和博弈|钛媒体创投家
- 替代医生的人工智能可能吗?
- iPhoneSE|「轻旗舰」标杆!OPPO Reno8 Pro+深度评测报告出炉,影像是重头戏
- 深度知识的6个维度: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理解世界?
- iphone13|iPhone13深度使用6个月,性能虽然强悍,但是这2个缺点令人无奈
- 人工智能|构建“数据大脑” 让城市运转更智慧
- 安卓|微软让Win11深度绑定Android 12:用起来更爽了!
- 神经形态计算旨在通过模仿构成人脑的神经元和突触的机制来实现人工智能(AI)。|人工神经元和突触可塑性相互作用
- 小米|雷军:小米和徕卡的合作深度空前!联调后夜拍不会是“傻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