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内容总编辑们还是秉承内容思维 , 被时代的列车抛下是注定的命运 。 敖铭是更加典型的例子 。 他依然将自己的核心工作定位于内容产出 。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 敖铭命令麾下团队产出了10000+各类球星短视频 , 将世界杯736将一网打尽 。 这是典型的内容思维先行 , 并未过多考虑用户需求 , 也没有采纳更符合当下互联网特点的生产模式 。 敖铭曾经将此标榜为自己的重要业绩 , 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
他依然践行的是新浪体育的那一套门户内容生产逻辑 , 没有因势利导 , 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迭代自己的内容产出逻辑 。 从积极的意义来说 , 这也可以被解读为对原创内容的执着 , 是带着悲剧色彩的浪漫主义情怀;话说得难听点 , 则可以用“固步自封”来归纳 。
王永治是腾讯体育的重要缔造者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其内容架构的“总设计师” 。 2016年 , 他对媒体未来的发展做了10点预测 , 其中一点是“平台反哺创作者将重建媒体生态” 。 他看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 但腾讯没有留给他印证自己判断的机会 。
在王永治不再分管体育之后 , 腾讯体育没有了明确的内容总编辑 , 但内容的创造生产逻辑并未彻底革新 , 生产优质的原创内容仍然是其理念之一 。 这一内容创作的惯性一直持续到昨天 。
成也原创 , 败也原创
在体育产业风起云涌之前 , 新浪体育一直是体育门户的“老大” , 是体育内容创作的“灯塔” 。 陈彤 , 以及他麾下的敖铭等人共同创造了互联网门户报道模式 。
在那个草莽时期 , 互联网的内容大多来自纸媒等传统媒体 , 存在严重的时滞 。 在体育领域 , 时效性尤为重要 。 新浪体育通过招募通讯员(包括后来的记者) , 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一时间生产海量原创内容 , 满足了体育迷对于时效性的需求 。 这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 , 门户模式遂成为主流模式 。
大肆招募记者、通讯员生产海量原创内容 , 新浪体育是始作俑者 。 后来的搜狐体育、腾讯体育祭出的也都是相同的打法 。
也就仅仅十年的时间 , 互联网的世界早已沧海变桑田 。 个性化算法、信息流、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主流 , APP推送、短视频成为了体育迷获取体育资讯的最便捷手段 。 优质的原创深度图文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 但地位逐渐边缘化了 。
这带来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互联网编辑的岗位被重构 , 趋势是被运营岗所取代 , 内容的产出逐渐让位于自媒体 。 不可否认 , 自媒体良莠不齐 , 带来了内容的鱼龙混杂 , 也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 但在运营方面 , 这种模式投入更低 , 产量更高 , 能够满足体育迷对于获取资讯的基本需求 。 “猪食论”一度甚嚣尘上 , 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 , 这样的内容恰恰最容易满足海量用户的胃口 。
面对新时代的风口 , 大量传统意义的编辑被淘汰了 , 没有被淘汰的也已经转型成为了运营岗 。
东京奥运会之前 , 我向一位新浪体育的朋友咨询他们的奥运报道规划是什么 , 得到的答复是:“奥运会发微博就可以了” 。 作为体育门户的鼻祖 , 新浪体育在那个时候已经被并入新浪微博 , 主动放弃了原创内容的阵地 。 今年年初的裁员潮 , 更是让新浪门户的体育频道变得可有可无 。
这不免让人唏嘘 。 时代的洪流中泥沙俱下 , 体育内容从业者们想要扭转时代的风向 , 无异于螳螂挡车 。 一言以蔽之 , 不是体育内容没有生存空间了 , 而是媒体平台不再需要用最原始、最笨的办法生产内容了 。 或者说 , “良币”的生产成本太高昂了 , 有“劣币”就足够了 。
- 个人隐私|“隐身模式”原来是“裸奔模式”?美科技巨头被指侵犯隐私
- 小米|国内销量一哥!小米电视Pro新品官宣:86寸旗舰
- 元保荣登“2022今日·保险中介榜” 获评年度保险科技成长之星
- 股王腾讯,“鹅”入虎口
- 5月20日消息|小米2022年第一季度总收入734亿元,比下降4.6%
- 今天|曾学忠:小米手环7将于5月24日发布
- 出品|探客深科技作者|尹太白对于平板电脑行业而言|智能手机厂商持续加码平板电脑业务
- 软件|德国第一大科技公司:年收入达到1980亿元,植根中国三十年
-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做中国企业出海“加速器”
- 小米手环|小米又缔造了一个爆款!小米手环销量突破1.4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