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手机市场疲了:没有新故事,没有换机潮( 二 )


从2019年华为推出第一款国产折叠屏手机至今 , 三年多时间里 , 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和性能 , 依然处于小众产品的阶段 。
折叠屏手机被国内的手机厂商视为是冲击高端、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重要一步 。 “当前国产厂商的折叠屏手机 , 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 黄鹏真认为 。

来源 / unsplash
而除了折叠屏手机这种新形态 , 普通用户选购手机时关注的 , 拍照摄影、屏幕刷新率、续航、性能、机身设计这五个方面 , 同样是手机厂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
拍照层面 , 厂商们从拼像素、拼摄像头数量、拼传感器 , 到拼计算摄影、拼芯片 。 去年 , 小米就曾推出1亿像素手机以及屏下摄像头手机 , 荣耀上线了后置五摄手机 。 就在上个月 , 荣耀发布新款旗舰机时 , 卖点之一就是计算摄影 。
至于续航 , 200W有线快充已经出现 , 而120W快充 , 也几乎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品牌的家常便饭 。
提及手机性能 , 就离不开核心芯片 。 小米、vivo、OPPO在去年都拿出了自研芯片 , 把底层创新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 不过都是处理图像信息的芯片 , 并非更为核心、难度更大的系统级芯片(SoC) 。
而至于手机核心芯片 , 在华为麒麟芯片受限后 , 国产厂商的旗舰手机大多采用的是高通骁龙 , 但骁龙最近两代芯片性能表现并不算好 , 而且发热问题一直没能得到缓解 。 2021年多款旗舰手机出现了发热问题 , 主流的观点是 , 原因之一是 , 在限制骁龙芯片的发热问题上 , 这些手机厂商没有形成较好的散热方案 。
整体来看 , 在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 , 手机厂商们的创新只能算挤牙膏 。 硬件层面 , 厂商们堆料到了极致后 , 越来越卷 。 软件层面的提升 , 越靠近底层 , 也越困难 。 从结果来看 , 厂商们拼命发新机 , 但手机的各方面参数 , 也并不是线性上升的状态 , “甚至一些旗舰产品在某些参数上新款还不如老款” , 判官指出 。
普通用户们对于新机的关注度越来越低 , 黄鹏真称 , “尤其一款手机存在隐藏bug时 , 更会影响用户的换机动力” 。
厂商们也对当前的市场状况心存担忧 。 在这个月 , 小米高管卢伟冰针对即将发布的新品 , 还在社交平台上请网友出主意:“在市场低迷和‘机海’发布会的今天 , 一款中端机应该如何突围” 。
荣耀CEO赵明在一个多月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 目前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经到了25个月到30个月 , “现在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逻辑是 , 市场下滑我要减少投入 , 在产品开发上要更加慎重 。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 , 对各个手机厂家来讲都是个考验” 。
市场瓶颈:趋于饱和 , 格局渐稳一个既定的事实是 , 手机市场早已是存量市场 。 IDC相关数据显示 , 201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近几年峰值时 , 为14.71亿台 , 在接下来的四年不断下跌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55亿 , 同比增长5.7% , 依然达不到疫情前2019年的13.72亿台 。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能够抢夺的用户量规模已经见顶 , 各玩家的领地早已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
国内手机市场的玩家 , 自2018年以来玩家渐少 , 金立退场、锤子破产、乐视倒下、一加回归OPPO……到2022年 , 不到半年 , 手机行业便有两起明星品牌被收购的消息传出 , 黑鲨被指在腾讯收购后转做VR/AR相关的硬件 , 魅族被传已被吉利收购 , 而且吉利已经成立手机公司 。
一个又一个手机品牌的陨落 , 无不昭示着 , 小品牌成本高 , 没有规模和技术优势 , 大概率很难存活 。 小品牌被收购已经被视为是最好的归宿 , 新品牌成黑马、杀入头部的故事也很难再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