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近6000家的李宁,能成为万亿咖啡市场的新黑马吗?( 二 )
对于李宁来说 , 卖咖啡能赚钱吗?可以参考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零售业务总裁柯一凡曾在接受采访时的表述 , 壳牌的优选便利店每年能够售出约2.5亿杯咖啡 , 4.5亿份小吃 , “咖啡比油的利润率要高得多” 。
另外 , 近两年新锐连锁咖啡品牌融资频率高 , 规模大 , 多在数亿元以上 , 咖啡单店的估值也在水涨船高 , 对港股上市公司李宁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故事 。
据平安证券统计 , Manner历经多轮融资 , 估值超30亿美元 , 拥有近300家门店 , 单店估值达1007万美元;MStand估值达40亿人民币 , 87家门店 , 单店估值达690万美元;拟在中国上市的TimHortons , 估值16.88亿美元 , 335家门店 , 单店估值达504万美元 。
开咖啡店 , 或也是上升期的李宁增加店效 , 或者让店“显的更值钱”的一部分 。
线下点位之争
过去一年间 , 新消费行业降温 , 咖啡茶饮的故事却始终火热 , 跨界入局者众 。
拥有上万点位的“交通物流系”饮品店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 包括中石油旗下“好客咖啡”、中石化旗下“易捷咖啡”、壳牌合资公司的“DelibyShell”、中国铁路旗下“扳道茶”、中国邮政旗下“邮局咖啡”等 。
另一派则是“零售转型系”饮品店 , 在供应链管理上或许更为顺滑 。 包括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狗不理旗下“高乐雅咖啡”、来伊份旗下“来咖啡” , 以及李宁将要推出的“宁咖啡”等 。
文章图片
上述两类转型玩家的共同点是 , 已拥有成千上万现成的线下点位 。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陈蕙琳指出 , 在线下业态方面 , 可分为三种 , 即“第三空间”大店、即取即走的小店 , 以及便利店模式咖啡 。 “在没有很强的产品差异化选择时 , 消费者通常会在就近门店购买 。 因此快速地开店 , 也是想抢占好的点位 。 ”
“线下竞争归根到底是点位的竞争 , 每个地方适合开店的点位就那么多 。 ”曾在2021年看过6个咖啡项目的投资经理李雅珺表示 。
经历了2020年新品牌的激进扩张 , 一二线城市的竞争已非常激烈 , 开店与关店高速并行 , 加上疫情催化带来的原料上涨 , 咖啡行业已开始大幅洗牌 。
开头容易 , 坚持难 。 某一线咖啡品牌产品开发负责人在去年底表示 , 2022年综合成本平均上涨至少23%~27% 。 “如果算上持续走高的人工成本 , 大部分品牌的成本压力上涨近30% 。 ”
“开一家咖啡店的门槛是比较低的 , 但保持单店乃至多店的持续盈利是很难的 , 这是综合能力的映射 。 未来行业对品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 能突围的咖啡品牌一定要在各方面能力都无明显短板 。 ”三顿半投资人Stefanie指出 。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认为 , 如果对咖啡的供应链、品质技术等方面不具备差异化经验或能力 , 就无法突出竞争力 。 同质化程度高 , 最终的结果就是挤在红海里进行“价格肉搏” 。
对于李宁跨界一事 , 有业内人士评论 , 跨界者要走通咖啡赛道 , 需要把品牌本身的特点和咖啡结合起来 , 建立品牌的壁垒 。 “相较一些传统老字号 , 李宁原有客群相对年轻化 , 与咖啡主要受众更为贴合 , 或许机会更大一些 。 ”
坐拥丰富线下点位之余 , 产品能否与需求端匹配 , 公司能否把握周转流程较快的餐饮供应链 , 将共同构成“李宁们”未来的危与机 。
责任编辑|黄海
文章图片
- 狂揽近390亿元!台积电最新财报亮眼:芯片代工比印钞机还能赚
- 本文转自:国际在线近日|优之良饮:饮品新势力,山城文化新担当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近日|利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北大物理学院取得缪氢原子光谱研究突破
- 格力电器|董明珠“输了”?国产第一家电易主,营收超3400亿,超格力近一半
-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近日|附加值高体验感强 喵喵机推动打印机市场进一步发展
- 小米科技|构成近似!小米公司异议“红蓝绿米”商标成功
- 天玑9000|天玑9000之王成了!vivo X80好评率接近100%
- 小钢炮|无需苦等618!灵耀Pro14最高优惠近千元,全能小钢炮性价比也拉满
- 618越来越近了|2.8K OLED好屏轻薄小钢炮!华硕灵耀Pro14直降
- 半导体|最近黑小米11U的有点多,原来某厂商发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