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纯国产电脑的风口来了?操作系统成“卡脖子”关键( 二 )


【操作系统|纯国产电脑的风口来了?操作系统成“卡脖子”关键】
近日 , 搭载纯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核心组件实现100%国产化的宝德自强龙芯台式机PT620L3上市 , 这款产品支持国产自主安全BIOS和安全可信模块 , 可以保护用户私密数据信息 , 能够满足政府机构及党政部门系统的需求 。
此外 , 同方计算机推出的超翔TK630-v050-1台式计算机 , 基于轻松主板及8核飞腾处理器打造 , 能够支持Windows、Linux和安卓三大系统的应用 , 从整机架构到固件、操作系统均为国内自主知识产权 , 不仅高安全高可控 , 而且通过与国内基础软件产品的适配 , 可为重要领域保障信息安全 。



面向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或被国产主导
除了传统PC时代的操作系统之外 , 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 各种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乃至家电、汽车等 , 都将成为人们必备的终端产品 , 跨终端、全场景式操作系统也在不断跟进中 , 在这些领域 , 如华为鸿蒙、欧拉等国产操作系统将有更多的机会 。
2019年 ,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 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 , IoT被认为是下一个更大量级的机会 , 相比智能手机来说 , 物联网设备百亿乃至千亿的连接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而鸿蒙操作系统定位为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 其推出正是面向下一代的各种终端 , 为它们带来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性能 , 并发展出独立自主的生态体系 。
如果说鸿蒙着重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工业终端 , 那么欧拉系统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边缘计算、云基础设施 。 根据华为的说法 , 两个操作系统之间可以相互打通 , 覆盖全场景 , 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 真正解决国产操作系统少“魂”之痛 。
此外 , 由于物联网碎片化非常严重 , 因此物联网操作系统发展的关键点在于跨平台、跨终端的协同 , 开源就变得尤为重要 。 近年来 , 华为和国内物联网企业一方面在积极拥抱开源 , 另一方面也在通过相互协同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差距 , 不断发展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技术和生态 。
比如 , 华为在2021操作系统产业峰会上就正式宣布 , 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正式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 捐赠内容包括代码和软件包、创新项目、商标、域名、社区基础设施等 。 目前已经有包括麒麟软件、统信软件在内的十余家操作系统厂商基于openEuler发布了商业发行版 , 进入政府、运营商、金融、电力等多个行业 , 实现规模商用60多万套 。
半导体等底层硬件领域更需要国产替代
在操作系统层级之下的底层硬件领域 , 相比而言具有更高的利润率和产值 , 国外巨头公司在这些领域超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建立的生态以及强大的专利壁垒 , 更让国产替代变得举步维艰 。
从2016年美国制裁中兴开始 , 再到美国对华为的打压 , 这几年的一系列事件都表明国内厂商在半导体、芯片等硬件领域的“抗击打能力”还有待提升 , 但半导体又处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顶端 , 被称为“工业粮食” , 是各种电子终端产品得以运行的基础 ,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 , 乃至未来的XR等新型终端设备都需要使用半导体 。



目前 , 中国市场对半导体和芯片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 , 但自主生产的半导体市占率却不高 , 每年需要大批量进口 , 对进口的严重依赖也让中国半导体行业一直面临着卡脖子之痛 , 但换个角度思考 , 这也意味着国产替代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