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二当家”张志东:低调的千亿富豪,马化腾背后的男人( 三 )


即便如此 , 腾讯依旧不打算自己运营 , 因为 , 运营耗费的资金量太大 , 他们只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小公司 , 根本担负不起这笔资金 。
就在这时 , 寻呼业却突然开始走下坡路 , 国内寻呼台不断关闭或合并 , 手机替代寻呼机的大趋势已凸显 , 腾讯不得已暂停了正在研发的网络寻呼系统 。

此时 , 作为网络寻呼系统副产业的OICQ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 为了公司日后的发展 , 腾讯打算将OICQ卖给有能力收购的公司 。
曾李青曾在深圳电信局工作 , 由曾李青牵线 , 腾讯打算以70万的价格将OICQ卖给深圳电信局 , 可深圳电信局负责人只愿出资50万 , 最终 , 双方就价格区间没有谈拢 , 合作失败 。
研发两年的心血眼看着就要功亏一篑 , 团队气愤一时有些低迷 。
“不能让咱们团队研发的心血付之东流 , 既然卖不出去 , 那我们就自己运营 。 ”
马化腾的打算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 毕竟OICQ是他们团队创业两年 , 唯一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产品 。
马化腾决定自己运营 , 张志东也一直默默陪伴在其左右 ,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 , 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 , 腾讯开始外包一些工作 ,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大佬” , 张志东更是主动承担了程序开发、网页设计等的外包工作 。

在此期间 , 张志东也在不断地调整OICQ的架构 , 他从现实用户的体验角度出发 , 将OICQ的使用界面设计得十分简洁 , 新的功能也被增添进来 , 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OICQ的社交便利和新奇 , 一时间OICQ成为即时通信界的潮流 。
张志东性格沉稳 , 踏实肯干 , 有他在 , 公司似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 因此 , 张志东也被公司内部称为“定海神针” 。
此时 , 马化腾也没有闲着 , 他四处拉投资 , 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 , 腾讯终于拉来投资 , 香港电讯盈科公司跟IDG十分看好OICQ的未来发展 , 两家公司为腾讯注入1000万美元的资本 。
从此腾讯摆脱资金不足的烦恼 , 开始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 不过腾讯也为此付出了40%股份的代价 。
40%的股份或许是成长的伤痛 , 可就是这份伤痛 , 也让腾讯成功站在互联网业务的风口 , 迅速成长起来 , 波折而及时地完成了腾讯企业内部革命性的变革 。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 张志东和马化腾从此便开始放开手脚扩大公司规模 , 从一个只有5人的小作坊 , 发展到拥有1000多人的中型公司 , 腾讯只用了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 。

2004年 , 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 , 成为IT创业领域的众多成功者之一 。
当然 , 腾讯的第一次创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 他们还曾遇到过法务方面的纠纷 。
所谓树大招风 , OICQ自设计研发以来就迎合了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喜爱 , 2000年时 , 就已经占据中国即时通讯90% 的市场份额 , 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
就当OICQ打算进一步腾飞时 , 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律师函 , 把众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 美国的AOL在给腾讯发来律师函中称ICQ是AOL的注册商标 , 腾讯的OICQ已经侵犯到AOL的商标使用权 。

因此 , 腾讯的OICQ必须更名 , 否则必然会面临来自AOL的法律纠纷 , OICQ本来就是ICQ的模仿者 , 因此OICQ 更名成为必然的局势 。
更何况 , 当时的OICQ使用大众所熟悉的唐老鸭、蓝精灵等知名动漫角色做头像 。
如果说仅商标名称相似就会被起诉 , 那么 , 使用别人的动漫角色做头像 , 肯定更会被起诉 , 为了及时止损 , 腾讯决定下架所有国外动漫头像 。

彼时 , 如何能避免侵权纠纷 , 即可以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 又能使商标名称和头像显得更加亲昵可爱 , 成了张志东那段时间里主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