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大量“潮流”APP现身,互联网行业死磕“潮”字( 二 )





那么 , 消费“潮流”的用户 , 究竟是在买什么?最初将自己定位为潮流网购社区的“得物”APP(原名为“毒” , 由虎扑孵化)此前曾透露 , 当代潮流消费主力为95后的Z时代人群、占比高达85% 。 而根据新浪《当代年轻人潮流消费调查问卷》(下文简称为“调查问卷”)显示 , 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潮流品类包括服饰、球鞋、箱包、美妆、珠宝首饰、手办潮玩等 。 此外 , 以李宁、安踏、故宫文创等为代表的国货精品 , 也确实掀起了一阵“国潮”风 。



同时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指出 , 社交媒体与潮流App已然成为了当代年轻人信息获得的来源 , 进而影响了年轻人的消费趋势 。 因此诸多平台争先恐后地与“潮流”搭上边 , 或许就是为了为这部分用户提供一个信息获得渠道 , 并进而与自身业务相结合 。
不过在潮流电商及种草社区这条赛道里 , 如今得物和小红书还没有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 前者尽管从球鞋拓展到了更多品类 , 但依旧受限于此前频频曝出的“售假事件” , 并且还难以称得上破圈;而成立于2013年的小红书 , 作为分享生活方式的内容社区 , 其80%的营收还来自于广告 , 同样也还在电商之路上“挣扎” 。
虽然以潮流为基调 , 用以吸引年轻用户无可厚非 , 但就像目前引领这类用户时尚的得物和小红书 , 仍然还需面临生存难题和变现压力一样 , 如今一头扎进潮流堆里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 , 可能也都是“新瓶装旧酒” , 本质上都是在用“潮流”做噱头来吸引年轻用户的罢了 。 尽管目前还没有数据表明 , 加上“潮”字的商品能够有多少的溢价、为平台带来多大的利益 , 但其作为百试不爽的营销词显然是合格的 。
然而 , 究竟什么才是潮流呢?在时尚行业 , 潮流可能源于最新一季各大时装周和高定 。 但如今的潮流似乎并不再“潮” , 而是不断变化、不断流动的时尚元素 , 加上互联网中的各式炒作后 , 助推了当下的“潮流趋势” 。
而所谓的潮流APP或许也只是另一种同质化的表现 , 将其用在诸如家居、零食等商品上甚至还有些无厘头 , 但这些似乎都与潮流曾经所包含的“反叛”和“个性化”背道而驰了 。

有趣的是 , 近年来大火的“港风”、“昭和风”、“Y2K”等复古热潮 , 这些当年的时尚元素代名词在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后 , 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 。 比如Y2K原本指的是程序中的千年虫病毒问题 , 从视觉呈现上则是塑胶、皮革、金属 , 以及黑色、银色、数字霓虹色等富有现代感的色彩 , 而今却成为了一部分人追求个性的穿搭风格 。 而港风主要的“明艳张扬” , “大波浪”等特征 , 其所承载的则是曾经繁荣的特定文化 , 而这些热潮背后的文化符号意义 , 或许才是其再次翻红的原因所在 。



不过就像如今“国潮”商品已然降温一样 , “潮流”这个更为模糊的概念又能走多远呢?下一个互联网的热门词又会是什么呢 。

【Uber|大量“潮流”APP现身,互联网行业死磕“潮”字】【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