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一款应用打通多个平台,vivo 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有点意思( 二 )



以上提到的协同服务 , 都是单一应用在多设备之间的问询同步 , 实现起来并不难 , 不过 vivo 还将 Wi-Fi、蓝牙、验证码同步等细节功能加入其中 , 丰富了多设备协同这一概念的利用价值 。
如果 vivo 所做的多设备协同服务止步于此 , 必然会显得鸡肋 。 好在他们还跟进了「跨屏协同」功能 , 将 vivo X Fold 背后的 NFC 往平板右上方一靠 , vivo Pad 上很快便出现了一个手机投屏的窗口 , 目前的延迟控制地不太理想 , 有点像 Apple 早期的「随航」功能 , 存在半秒左右的时延 。

平板装进了整个手机 , 文件传输变得相当直接简单 , 一拖一拽即可 , 借助 vivo Pad 的实体键盘 , 我在手机输入文字也不再痛苦 。 可以说只要在家 , 我都会第一时间把手机投至平板端 , 然后把手机放在一旁 , 大小事务都能在平板上完成 。

这种体验固然美好 , 但目前这项功能仍然存在一些小瑕疵 。 譬如我把 vivo X Fold 投至平板后 , 外屏和内屏屏幕尺寸不同 , 来回切换后窗口位置会变;我在投屏窗口看视频时 , 若此时手机进行输入 , 平板端也会弹出键盘 。
但总得来说 , 投屏功能十分实用 。 正因如此 , 这项功能连 MacBook 用户都眼馋 , vivo 或许是听到了大家的呼声 , 他们在 PC 和 Mac 端推出了一款名叫《量子套件》的应用 , 进一步完成了跨平台聚合生产力的任务 。

全面开放 , Mac 用户受宠若惊 当我看到《量子套件》的第一眼 , 我以为它只是单纯把前文提到的几个原子应用放在一起 , 左边栏分别陈列着《原子笔记》《日程》《原子阅读》和《相册》 , 登陆 vivo 账号之后 , 所有记录都会通过云端进行同步 。

如果《量子套件》的功能仅仅是这样而已 , 那是我把它想得太简单了 , 应用左下角还有笑脸模样的按键 , 按下去就能看到在同一网络下的 vivo 手机 , 点击设备即可实现投屏 。

如此一来 , 我就能在 MacBook 上实现与 vivo Pad 上几乎相同的「跨屏协同」服务 。 窗口内所有应用都听我指挥 , 但目前没法直接从投屏窗口拖拽文件复制到 MacBook , 不过从 MacBook 给 vivo X Fold 发送文件这一步倒是简单了许多 。
比如我拍好了照片 , 从 SD 卡导入到电脑 , 突然想起约了朋友 , 那我就把这部分图片全部打包 , 拖到《量子套件》 , 100M 大小的文件 , 3 秒时间就能传至手机(速度大小视所处网络带宽而定) , 然后把手机带上 , 路上就能顺手把后期的活给完成了 。
▲当前版本只能传输文件 , 文件夹需先压缩打包再进行传输
简单总结一下 ,vivo 推出的《量子套件》应用打通了自家手机与电脑端 , 尤其是与 Mac 端的隔阂 。
比起其他国产硬件大厂 , vivo 至今仍未涉足笔记本电脑品类 , 「为生态砌高墙」这件事并不那么重要 , 少了后顾之忧的 vivo , 转向更主动地拥抱其他平台的产品 。

MacBook 用户不仅可以用「通用控制」达成多设备协同 , 还能跟 vivo 手机协同 , 这部分人下一次换手机 , 很可能就会考虑转向 vivo 。
【MacBook|一款应用打通多个平台,vivo 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有点意思】牺牲不大 , 体验也没差 。

「多设备协同」这件事 , 大家都在做 , 各家方案都不太一样:Apple 做得早 , 但我用得最多的 , 依旧是「隔空投送」;华为很早就做了「跨屏协同」 , 用起来确实方便 , 因此同行们都跟上了 。
vivo 也跟上大家的步伐 , 且尝试用《量子套件》把 MacBook 用户也拉拢过来 , 整件事开始变得有趣 。 未来多设备协同必定是通过云端完成 , 但在那天到来之前 , vivo 这套方案或许更加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