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拿什么“保护”空间站?空间安全体系亟待建立( 三 )


推动构建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国际机制
开展国际和区域合作 , 为人类和平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作出积极贡献 , 是中国空间站很早就明确的五大工程目标之一 。 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 , 各国围绕太空的军事竞争与较量正在不断升级 。
在太空领域 , 美国也热衷于搞“小圈子” , 将中、俄作为竞争对手加以防范 。 在美国2021年发布的《全球趋势2040》报告中明确提出 , 中国到2040年将成为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最重要竞争对手 , 双方将在商业、民用和军事领域展开竞争 。 今年4月 , 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发布报告宣称 , 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和运营着世界上约一半的侦察卫星 , 大部分可对印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美国及美国盟友军队进行监控、跟踪和定位 。 该报告还称 , 中国和俄罗斯正在继续研发部署可攻击美国卫星的激光武器 。
对此 ,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 , 中方一向倡导和平利用外空 , 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 。 中国探索外空是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和安全等需求 。 美方罔顾事实反复渲染所谓中国和俄罗斯“外空威胁” , 实质是为美方自身发展军力、谋求称霸外空制造借口 , 也是美方固守冷战思维、转嫁自身责任的表现 。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 , 正带头将外空变成一个新的竞争场所 。 ”李寿平指出 , 这里的“竞争” , 指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战场所” , 还包括一个科技和资源竞争的新场所 。 这些国家利用科技优势 , 推出了一大批小卫星星座建设计划 , 抢占外空频率、轨位资源 , 通过立法明确保护私人实体开发外空自然资源获得的所有权 。 与此同时 , 外空武器化正成为现实 , 外空军备竞赛一触即发 。
愈演愈烈的大国太空军事竞争会产生什么影响?李寿平认为 , 第一 , 会直接影响、威胁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由进入太空的能力和权利;第二 , 很多国家的外空武器已经达到实战程度 , 这严重威胁外空安全;第三 , 对地面空间安全也会构成威胁——近年来随着临近空间技术的发展 , 很多外空武器可以直接对地面实施打击 。
因此 , 各方都呼吁应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构建一个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国际治理机制 。 在这方面 , 李寿平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 , 国际社会要围绕防止外空使用武力、防止外空装备竞赛、禁止外空武器化三方面加强国际立法 。 2008年 , 中、俄曾向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提交《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PPWT) , 明确“禁止在外空放置武器 , 禁止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两条核心义务 。 但由于美国对PPWT的竭力反对 , 太空军备控制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推进 。 因此 , 加强国际立法任重道远 , 也要在过程中考虑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 通过“软法”建设带动国际法律制度的形成 。
其次 , 要加强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治理机构的建设 。 在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方面 , 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专门治理机构来构建制度、落实核查 , 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联合国大会等似乎都与此问题相关 , 但由于航天空间活动和航天技术具有“军民两用”属性 , 和平利用外空活动与外空军事利用活动的治理机制区分并不明显 。
第三 , 要加强透明度和信任措施的建立 。 “为什么会有外空军备竞赛?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不安全 。 为什么觉得不安全?是因为各国都觉得别国的卫星是用于军事目的 , 因此感觉不安全 。 ”李寿平说 , 所谓“透明度” , 是通过外空登记制度、通报制度 , 让外空活动尽可能透明 , 在空间国家之间确立一种信任 , 避免各国之间形成只有发展同样的军事航天技术才会觉得安全的局面 。 他说:“要知道 , 平衡对抗到最后导致的必然结果 , 只能是军备竞赛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马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