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王家耀院士:推动实现“基础地理时空数据+” | 展望2022⑧( 二 )


王家耀院士认为 , 真正能够匹配现阶段自然资源信息化以及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的地理信息系统 , 必须是以一体化国家(时空)大数据中心、模型库、算法库、知识库、专家库为支撑 , 能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 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即“三融五跨”) 。
“无论实景三维还是数字孪生都是建设的大背景 , 是‘底座’性质的 , 而非直接解决自然资源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中具体问题 。 最终时空大数据能够发挥何种作用 , 还要看时空大数据平台本身 。 ”
“所以 , 各地推进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等相关建设时 , 需要更多考虑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 考虑到如何与其他领域的专题数据相结合 , 考虑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实际需求 , 以及如何基于平台的多节点协同工作 。 ”
“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等地理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 不能让系统平台的组织结构体系和社会组织结构体系成为‘两张皮’ 。 ”王家耀院士强调 。
在这个过程中 , 时空大数据需要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深度结合 。
时空大数据的体量巨大 , 数据处理难度高 , 需要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做支撑 。 而云架构的计算模式具备时间弹性和空间弹性 , 云计算的分布并行和协同处理能力可以支撑时空大数据的存储管理、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 。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必将成为时空大数据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如果能应用好这两项技术 , 时空大数据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 所以必须走技术融合的道路 。 各单位、企业已经陆续开展技术融合的相关尝试 , 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
推动自主创新
“跨界融合已经是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 但现阶段仍然存在许多技术和机制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 ”
王家耀院士以高精度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为例进一步说明:“高精地图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之一 , 自动驾驶的实际需求意味着高精地图需要转变以往的生产模式 , 充分利用车载传感器数据 , 甚至基于云端地图实时生成和更新 。 ”
“从技术而言 , 实时动态生成高精地图仍然存在难度 。 从审核模式而言 , 现阶段也尚未出台云端审核的相应机制 , 无法兼顾数据保密要求与实际应用需求之间的关系 。 ”
此外 , 相关技术在国产化替代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
“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国自主可控的技术较少 , 云计算方面能够完全自主可控的也不是太多 , 很多技术还在依赖国外 。 地理信息软件的国产化替代虽然进步很大 , 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 , 产品的体系结构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 ”
王家耀院士表示 , 想要解决跨领域融合难题、实现国产化替代、推进时空大数据产业发展 , 需要有龙头企业的引领 。
“现阶段 , 业内企业数量不少 , 但是还缺乏真正的‘航空母舰’ 。 ”王家耀院士称:“至少在软件、数据处理和服务平台等方面 , 需要有技术能力足够强大的企业做支撑 , 才能实现狭义地理信息产业向广义地理信息产业 , 即时空大数据产业的转型升级 。 ”
培育产业巨头、发展时空大数据产业 , 需要从理论、技术、产品几方面入手 。
“首先需要从基础研究起步 , 建立时空大数据的理论体系 。 在理论体系之上 , 再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建立新的技术体系 , 包括数据分析、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问题 。 ”
“基于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 进一步搭建出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产品体系 , 构建‘共用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服务模式 , 让不同业务部门信息能够在平台上叠加、交互 , 突破各领域数据在技术、机制上的壁垒 , 实现信息共享和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