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字节的「去算法」实验( 二 )


在国内 , 「今日头条」是最先拥抱「算法推荐」的产品 。 2012 年 8 月今日头条正式上线 , 不到 90 天就拥有了 1000 万用户 , 很快便与腾讯、网易、搜狐等传统新闻门户网站抗衡 。
但凡事皆有两面 , 伴随着 2016 年美国大选、脱欧公投等算法操纵事件的发生 , 算法推荐的负面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 大众不免开始反思 。
今年 3 月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 在监管的要求下 , 今日头条、微信、小红书、知乎等 App 纷纷上线了「关闭算法推荐」选项 , 但也有不少用户对此表示质疑 。
曾经有用户在某平台上尝试勾选「关闭个性化推荐」按钮 , 随后该平台上呈现的内容几乎是无序的 , 无奈之下 , 只得重新打开个性化推荐 。 如果为了实现对算法推荐的自主选择权 , 要以损失优质的阅读或使用体验为代价 , 显然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 。
大部分 App 都在使用「算法推荐」| Unsplash
如何能在避开「算法推荐」弊端的同时 , 依旧维护好用户的使用体验呢?
尽管在 2013 年 , 作为 RSS 代表产品的 Google Reader 宣布关闭时 , 张一鸣曾经在文章中写道:相比依靠人工仅从门户网站获取资讯 , 订阅模式其实进步了 , 但很明显还没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资讯需求 。 什么样阅读器更智能更适合大众 , 将成为 Google Reader 的替代品?我和我的团队回答是的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 。
但这一次 , 字节还是把突围的机会押注在了 RSS 身上 。
RSS 是一种将用户所订阅的内容 , 全部聚集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阅读的工具 。
传统的 RSS 使用门槛高 , 用户首先要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找到相应的订阅源 , 其次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 , 能够有规律的整理并控制好 RSS 订阅源的数量 。
很多 RSS 阅读应用「继承」了 Google Reader 的用户 | 网络
「识区」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由 Bot 在订阅源中抓取而来的 , 因此识区与 RSS 在本质上都是用户自主订阅内容 , 但与上述传统 RSS 的不同之处在于 , 识区还加入了兴趣以及互动 。
由于每个「识区」内部的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 以「识区」为单位汇聚内容就相当于 App 基于兴趣分类自动帮助用户筛选、整理订阅源 , 既降低了传统 RSS 的高门槛 , 也为有着相同喜好的用户群体提供了彼此交流、互动的空间 。
小宇宙的创始人 Kyth 曾经在《RSS 二十年》中表达过自己对于 Google Reader 失败的思考 , 他认为 Google Reader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有相近兴趣爱好的人应该有的聊 , 至少你们可以在收取同一个信息的时候获得共鸣 , 但 Google Reader 没有做好这件事儿」 。
如今看来 , 「识区」的出现恰好弥补了 Google Reader 的缺陷 。
此外 , 虽然识区 Bot 在抓取内容的过程中仍旧有算法的参与 , 但算法重要性被弱化了 , 兴趣与人际间的分享反而占据了重要部分 。
「识区」功能栏底部单列出的「推荐」功能 , 除了会推送用户自身加入的识区内容外 , 还会推送其他识区的相关内容 , 帮助用户在自身兴趣之外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 。
弱化算法存在感的识区打破了今日头条等传统字节系产品的单列信息流分发模式 , 「识区」的多维内容推送 , 进一步打破了用户的「信息茧房」 。
在互联网出现的早期 , 简单的分类目录、搜索引擎就能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内容的增长 , 只有采用算法推荐才能帮助用户脱离信息「苦海」 , 提升效率;如今 , 除了高效 , 用户更在意的是内容质量 , 新的需求必然催生新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