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别再讽刺张朝阳了,他的经历在国内可是独一份,没人有他人生精彩( 二 )


1993年 , 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7年的张朝阳顺利拿到博士毕业证 , 不过此时他的理想已经从做个科学家变成了希望以后回国开一家互联网公司 。
当时在国内 , 互联网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完全陌生的名词 , 张朝阳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开拓者 , 让更多的中国人体验到网络神奇的力量 。
1995年10月 , 张朝阳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 他接受了美国互联网公司ISI发出的邀请 , 担任该公司驻中国的首席代表 。
不过 , 张朝阳在入职前和对方做了约定 , 只能工作一年 , 期满之后就要离开 , 开创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事业 。
1996年 , 张朝阳结束了在ISI的工作 , 创建了爱特信公司 , 不过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就是为公司融资 。
为了得到第一笔投资基金 , 那段时间他经常在中国和美国两边跑 , 然而几个月下来却一无所获 。

那时候美国没有人对投资中国的互联网项目感兴趣 , 张朝阳常常在纽约街头的电话亭前排队给一个个投资人打去电话 , 希望得到一个面谈的机会 。

然而 , 很多时候对方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直接挂断了电话 , 即使遇到同意见面的投资人 , 却也没谈几分钟就把他匆匆打发走了 。
张朝阳没想到创业的第一步会如此艰难 , 不过越是艰难他也越坚信创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发现的事 , 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有无可限量的前景 , 张朝阳不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最终 , 张朝阳的坚持为他带来了一个机遇 , 在麻省理工学院老师的引荐下 , 张朝阳见到了该校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教授和商学院的爱德华·罗伯特教授 。

其实起初 , 他们对于张朝阳的公司也并没有太大信心 , 但慢慢地被张朝阳身上的激情和坚韧打动了 , 愿意共同拿出22.5万美元投资款支持他创业 。

终于获得第一笔融资的张朝阳 , 兴奋地回到公司在北京的所在地万泉庄园 , 开始招兵买马 , 筹划公司未来的蓝图 。
启动资金到位了 , 但公司接下来是该做计算机信息服务还是技术支持 , 选定好方向后又该如何推进 , 作为国内第一家由国外风投资金创建的公司 , 张朝阳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一步步摸索着走 。
经过近1个月多的反复思考 , 张朝阳最终决定先做一个网站 , 不过对于网站里的具体内容他依然没有清晰的规划 。
投资人尼葛洛庞蒂教授得知了他的困惑后 , 告诉张朝阳 , 美国有家名为“热连线”的网站在当地很受欢迎 , 自己也是投资人之一 , 建议他可以去考察借鉴一下 。
通过实地考察 , 张朝阳发现“热连线”的经营模式就是聘请大量的撰稿人 , 将他们写的各类新闻稿、精品短文登载在网站上 , 由于发布的文章视角新颖 , 篇幅不长方便阅读 , 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

然而 , 这样一种经营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 张朝阳的公司根本没有实力请那么多人为自己的网站打造原创内容 , 不过他也从中找到了如何经营网站的灵感 。

张朝阳决定将其他网站发布的内容 , 采用超链接的方式罗列到自己网站里 , 这样既不用请专人做网站的内容 , 而网友通过这些链接又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
说干就干 , 张朝阳立马着手布局 , 没想到这一想法还真凑效 , 网站推出的超链接专栏很受网友的欢迎 , 浏览人数也是节节攀升 , 张朝阳随即将网站命名为“搜乎” 。
可没想到的是 , 好不容易摸索出一些门道 , 资金短缺又成了张朝阳最头痛的难题 , 第一笔投资款不到一年就花完了 , 公司也面临着发了员工工资就交不出房租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