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英寸“升舱”难 6英寸高性价比优势尽显
正如上文中所提 , 在8英寸产能供不应求的这几年 , 业内一度将希望寄托在8英寸产品转向12英寸上 , 毕竟 , 更细的线宽以及更高的切割效率 , 仍然是推动产业前进的动力 , 但目前来看 , 这种尝试收效不佳 。
笔者曾在《【芯观点】中芯深圳扩产背后:电源管理IC转12英寸疑云再起》中从代工厂处了解到 , 8英寸产品向12英寸的转换的过程中需要更换设备 , 设备的差异会造成工艺模型不同 , 需要重新设计验证 ,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 例如电源管理IC甚至需要2-3年时间 。
时间成本以外 , 建设一条12英寸的产线至今为止仍非易事 , 即使是对于台积电等头部代工厂以及TI等国际IDM来说 , 对12英寸产能的建设往往也牵涉到庞大的资本投入、漫长的建厂周期 , 在目前国际形势以及原材料供应风险陡增的情形下 , 大厂们对建设12英寸厂仍然是慎之又慎 。
产品本身价值量也是8英寸转向12英寸的动力并不很足的原因所在 。 例如目前十分紧俏的低端MOSFET、二极管等功率器件 , 其本身成本不高 , 但应用范围广 , 且相对于更高制程 , 立身之本更在于高可靠性 , 因此相对于12英寸 , 产线本身成本更低、但更为成熟的产线或是更好的选择 。
反观8英寸转6英寸 , 部分产品可说是“无缝衔接” 。 赵翼对笔者表示 , 只要是硅基 , 6英寸和8英寸产品基本上是重叠的 , 主要是在90nm及以上的线宽范围 , 即线宽在此区间的产品 , 6英寸、8英寸产线均可生产 , 区别主要在化合物半导体方面 , 包括GaAs、SiC等等 , 目前更多停留在6英寸上 。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 , 6英寸和8英寸产线有部分设备是可共用的 , 例如光刻机、PVD、CVD、Etch等 。 这些都将意味着 , 8英寸转向12英寸所面临的漫长验证周期 , 在转向6英寸上并不会出现 。 “如果芯片功能、性能各方面都能够满足相关测试的话 , 应该不需要太复杂的验证 。 ”赵翼说 。
需要指出的是 , 6英寸在设备获取上 , 面临的问题和8英寸相似 , 由于头部设备厂几乎都已停产6英寸设备 , 因此目前产线上的甚至是三手、四手设备翻新 。 业内人士表示 , 今年以来 , 6英寸设备价格几乎已翻番 , 不过 , 由于其总体存量更多 , 因此仍比8英寸设备要易于获得 , 且价格更低 。
6英寸长期需求分歧大新建产能或助推设备国产替代
对于8英寸转向6英寸是否将成为长期的趋势 , 即6英寸是否迎来更大的市场 , 从笔者与多位业内人士及分析师交流结果来看 , 分歧较为明显 。
赵翼认为 , 就目前来看 , 6英寸的需求上涨 , 更多是源自于8英寸产能不足造成的外溢 , 随着新产能落地 , 这一部分需求能否持续存疑 。 根据IC Insights截至2019年的数据 , 以士兰微、华润微为代表的中国大陆厂商占据6英寸多数产能 , 而据赵翼了解 , 即使在中国大陆 , 近些年也几乎没有新建6英寸产能 。
图源:IC Insights
然而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 由于目前6英寸已供不应求 , 中国大陆产能最大的士兰微和华润微产能满载 , 或并无余力来接应从8英寸转向6英寸的订单 , 甚至连二三线的小代工厂也没有产能 , 在这种情况下 , 新建或扩建6英寸产能已成为部分厂商的选择 , “扩产的少 , 新建的多 。 ”
本质上来看 , 这种与大趋势背道而驰的做法看似矛盾 , 大有“稳赚不赔”之意 。 一来 , 持续至今的芯片荒一再证明 , 芯片产业是一个整体 , 对于单一产品来说 , 先进制程芯片诚然重要 , 但成熟制程的芯片即使缺一颗 , 也将造成缺货 , 随着数字时代带来的应用层出不穷 , 成熟制程芯片的是市场可以预见的宽广 。
- 芯片|麻了!再爆断链隐忧,芯片交期创新高
- USB|iOS 16 要来了,主要升级曝光
- 苹果|红米Note12Pro+开始发力,4nm芯+亿级主摄,卢总再次亮剑
- 空气净化器|春天粉尘易过敏?352空气净化器X63C,让家中的空气焕然一新!
- 三星|蔚蓝锂芯陈锴:公司未来目标是全面超越三星SDI
- 真我|狂销200万台!千元神机realme Q3系列好评率达97%
- 本文转自:中科院中国科普博览寻找火星生命探索木星之谜一睹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进军生机勃勃的...|【预告】从一到无穷大:格致校园系列之二十四
- 上市|功能机教母转行做芯片!射频芯片龙头唯捷创芯上市
- 京东云发布统一存储平台“云海”:基于自研 “金刚” 芯片,分
- 疫情防控的这些事,一定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