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显的改变是 , 在联想 , 研发和产品走得很近 , 双方持续对齐 , “我们会实时判断 , 哪些技术成熟了可以放到产品上去 。 业务部门也会主动和我们探讨 , 哪些技术符合未来的产业方向 , 这样能保证研发既前沿又不偏航” 。
如今 , 师忠超团队研发出来的摄像头检测心率技术 , 精度比肩可穿戴设备;开发的联想智能感知算法 , 可以智能识别、实时提醒学生改善不良坐姿、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电脑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上述技术方案已经被广泛落地于数千万台联想的手机、平板、PC中 。
而李辉在2004年时一度离开 , 2014年又再度回归联想 , 也是基于类似考量 。
他对于技术开发“情有独钟” , 微信头像就是一本技术书籍的封面 。
2004年时 , 他离开联想 , 是因为对移动端技术开发兴趣浓厚 。 当时 , 联想手机业务才刚开张不久 , “想去手机大厂留个学” , 他先后去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 。
而且 , 彼时 , 中国企业在技术积累上比较孱弱也不够重视 , 因此 , 外企大厂才是大部分技术人员的“白月光” 。
2014年李辉重新回归联想 , 其一是因为“想产业报国 , 这不是口号” 。 在他离开的十年间 , IBM的PC业务、摩托罗拉手机业务 , 先后被联想收入囊中 。
其二 , 当时 , 硬科技的浪潮从移动端向智能化迭代 , “联想给了我从事设备智能化的机会” , 如今 , 联想的“端-边-云-网-智”架构 , 已经初见雏形 。
而李辉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 就是普通用户的认可 , 如今 , 他专注的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 主要用于智慧教育等领域——和部门共创、和客户共创 , 已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
李辉的父亲也是教师 。 在他的记忆中 , 父亲常年都在伏案备课 , 而他和团队开发的技术 , 比如“联想备授课”解决方案 ,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备课压力 。
如今 , 他8岁的大女儿 , 也会经常使用联想“指查指译”功能 , “她都不知道是我开发的”;他主导的一项智能扫描项目 , 截至去年底已经大规模应用到1200多万台教育智能终端上 。
“干了20多年技术 , 这是我最满足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 李辉说 。
“大龄”技术人迎来黄金期从去年至今 , 师忠超欢送了两位相熟的同事退休——这在互联网行业难以想象 , 年龄红线未必实时明示 , 但却是人人默认的业内共识;互联网公司津津乐道于员工中的90后、95占比 , 35岁危机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焦虑 。
宋丹感同身受 。 她作为校招生进入互联网大厂后 , 放眼望去 , 除了高管 , 公司基本全是年轻人 , “就没见过年纪大的 。 ”
跳槽到联想集团时 , 她才第一次见到了头发花白的研发工程师 。 不过 , 相比最初的惊讶 , 宋丹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
年龄危机的成因其实颇为复杂 , 与行业属性、技术类别、企业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互联网行业高看年轻人 , 可能和业务类型有关 , 这一行业变动性极大 。
比如时下风口正旺的字节跳动 , 既是“APP工厂” , 也是“APP坟场” , 剧烈变动之下 , 员工不得不疲于转岗;与此同时 , 因为业务周期太短 , 行业高度内卷 , 不得不在各个环节压缩流程 , 员工疲于奔命 , 996、007成了常态 , “拼体力时 , 自然年轻人就是首选” , 宋丹总结 。
相比之下 , 硬科技的产业周期漫长 , 节奏感极强 , “是拼长期耐心和专注度 , 而不是拼一时体力” , 宋丹向《财经故事荟》分析 。
比如 , 她毕业后十几年 , 干得主业一直都是手机端的软件研发 , 只是早期偏向应用 , 后期转向偏平台的操作系统 。
- 北京AI科技抵沪增援,自动配送车“上岗”
- 小米科技|小米12拍照得分太低?12 Ultra发布时间定档,又成希望之光
- 芯片|“亘存科技”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交割
- 隔离|硬核盘点!2021年十大最惨行业,有你吗?
- 小米科技|小米九后壳是玻璃,玻璃掉色,毕竟米9还是以走销量为主
- 小米科技|荣耀Play6TPro方正设计,天玑810仅一个版本卖1599!
- 固态硬盘|2TB只需1399!长江存储发布国产致钛TiPlus 5000:PCIe 3.0 SSD巅峰
- B 站的硬核答题考试,难度爆炸效果有限,但仍值得一个“赞”
- 绽放数字经济“她力量” 影谱科技姬晓晨入选“2022最具榜样女
- 科技企业|厦门设立科技双创引导基金 初期规模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