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普天同庆,USB终于有了能让人看懂的命名标准( 二 )


到了2008年USB 3.0带来了后 , 由于接口改为蓝色、针脚变为9根的巨大差异 , USB-IF终于没改名 。 可好景不长的是 , 3年后的USB 3.1到来时 , USB 3.0变成了USB 3.1 Gen1 , USB 3.1则是USB 3.1 Gen2 。
再接下来就是最让消费者抓狂的USB 3.2时代 , USB 3.0从USB 3.1 Gen1变成USB 3.2 Gen1、USB 3.1从USB 3.1 Gen2变身为USB 3.2 Gen2×1 , USB 3.2则被命名为USB 3.2 Gen2x2 。



来到USB 4时代后USB-IF又进行了调整 , USB标准在包含了连续2代、接近10年的时间里向下兼顾老标准后 , 又不再将USB 3.2包含到USB 4里 , 使得USB 4只有USB4 20Gbps和USB4 40Gbps两个版本 。 至于说为什么USB-IF会如此的反复无常 ,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 因为从始至终他们都不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机构 , 自成立起一直都是由Intel、苹果、微软等七大董事会成员和2000余家企业会员组成的组织 , 是为企业的利益负责、而不是消费者 。



对于依靠USB生态的商业公司来说 , 在二十多年时间里 , 这一生态已经是一个极为复杂且产品极其多样化的商业体系 。 而USB-IF之所以会经常改名 , 其实就是在照顾老标准 , 毕竟都叫USB 3.2的情况下 , 大多数消费者显然很难分辨这根数据线到底是5Gbps的USB 3.2 Gen1、还是10Gbps的USB 3.2 Gen2 , 抑或20Gbps的USB 3.2 Gen2x2 。 但同样是USB 3.2 , 数据传输能力最高却有着4倍的差异 。
没错 , 由于USB标准存在的时间太过久远 , 所以为了照顾老标准的芯片、接口、线材 , USB-IF只能通过不断地改名来试图混淆视听 。
那为什么如今USB-IF突然又不玩这套把戏呢?答案是老旧的Type-A接口上限太低 , 无法承载USB 4的40GBbps速率和USB PD 3.1的240W功率 , 导致现在的USB数据线都变成了USB Type-C to USB Type-C的双C口设计 。



简而言之 , 就是接口外观的变化导致USB-IF继续向下兼容老产品的基础已经不再存在 , 也没有办法再通过这种方式来照顾这些会员的商业利益了 。 与此同时 , 在消费者早已对于USB-IF的改名极为不满的情况下 , 选择顺水推舟 , 推出让消费者一眼都能看出来的新标准 , 也就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