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视频|陈根:从下沉到下流,快手难再快( 二 )


快手服务于下沉的人群 , 展现所谓“五环外人群”的生存状态 , 让他们有机会被看到、被关注 , 这也成为快手的价值选择 , 即“流量普惠”策略——给每位内容生产者公平的曝光机会 , 激励整个平台内容拍摄的多样性 。
可以说 , 快手并不强求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只是尽量把使用的门槛降低 , 然后任由用户自由发展 。 就这样 , 没有过多的内容运营和宣传 , 也没有参与过什么话题活动的短视频快手 , 在2016年 , 就已经悄悄生长到全国第一的市场占比 , 2016年 , 快手用户突破3亿 , 当时有机构统计 , 快手每天平均上传的作品数量 , 超过300万个 。
从下沉走向下流
2012-2018年之间的快手 , 以自己别样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构建起一个高粘性的社区 。 2018年 , 快手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亿 , 可以说是用UGC的方式 , 快手将那些渴望被看见的普通人 , 纷纷在快手汇集和表达 。
然而 , 快手不可能永远只有情怀 , 流量经济的发展 , 让短视频市场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 2018年夏天 , 在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击败美拍、秒拍、小咖秀等对手后 , 突然崛起的抖音 , 让抢占市场先机的快手遇到了挑战 。
在抖音上 , 用户会明显感受到 , 一条视频火了之后 , 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类似的内容;而快手上则很难找到大量类似的视频内容 , 从结果来看 , 拥有强大算法的抖音很快就在用户数量、用户使用时长上超越了快手 。
2018年春节期间 , 抖音日活跃用户数7000万 , 而当时快手日活已经破亿;几个月后 , 2018年6月 , 抖音以1.5亿日活反超快手 。 抖音在高速扩张时 , 快手的增长只能用平稳来形容 。
当然 , 不论是快手还是抖音 , 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商业变现 , 而商业变现的核心就是让自己的流量变现 。 而这种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 , 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 , 就像过去线下的实体商场一样 , 只要这个商场的人流量足够大 , 我们就能在商场里出租店铺、出售商品、出售广告 , 这样三种获利模式 。
简单来说 , 就是这个过去的线下商场 ,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 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 借助于各种互联网平台来聚集人流 , 也就是用户流量 。 因此 , 快手和抖音实现变现的核心就都要基于流量 , 然后开始出售广告、出租店铺(收取管理费)、销售产品(抽取佣金) , 或者是再投资点相关的游戏公司 , 将流量导入到游戏中进行二次变现 。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 , 流量的增长总是有上限的 , 根据2021年2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 , 占网民整体的88.3%.也就是说 , 短视频的增长红利已经基本消失 , 快手和抖音面对的将是一个存量市场的竞争 。 考虑到抖音和快手将近60%的用户重叠比例和抖音目前6.4亿的DAU , 天花板近在眼前 。
并且 ,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动 , 新的商业方式还会来瓜分流量 。 此时 , 就必然涉及到竞争 , 对于快手而言 , 一方面是来自于实力派的挑战者快手瓜分流量 , 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于长视频平台、视频号 , 以及各种新媒体的视频号 , 对快手的短视频流量构成了强大的冲击 , 如何留住流量 , 增长流量成为快手的难题 。
要知道 , 短视频和其他互联网内容商业模式类似 , 本质是注意力经济 。 “关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 每个人同时是注意力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获得更多的注意力意味着更强的影响力 , 拥有更多资源和财富 。 因此 , 作为多方主体的连接者 , 短视频平台可以控制流量的闸门 。 但出于分发效率的考量 , “热门内容推荐”往往是主流选择——由平台方或是少数人决定用户观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