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酝酿多时 , 腾讯的消费信贷“亲儿子”来了
目前 , 腾讯在金融科技方面 , 已建立起移动支付、财富管理、信贷服务、证券投资等多项金融服务 , 涉及产品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理财通、信用卡还款、乘车码、腾讯微证券等多个产品 , 还参股众安保险 , 几乎打通了用户日常场景交易、投资理财等全链条 。
财报显示 , 腾讯2020年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收入为1280.8亿元 , 同比增?26.4% 。
腾讯去年三季报的当季营收为1424亿元 , 同比增长13%;净利润为395亿元 , 同比增长3% 。 其中 , 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收入达433亿元 , 同比增长30% 。 同时 , 该板块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30% , 已成为腾讯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
从腾讯金融科技整体布局来看 , “消费金融”不是没有 。 有 , 占据微信里“服务”页面“金融理财”显眼位置的微粒贷 。 但“微粒贷”始终是微众银行的 。 而微众银行是腾讯参股的 , 不是控股的 。
仅就校尉个人的观察 , 微信“分付”密谋了2年 , 按理依托微信超10亿用户流量和场景优势 , 推广不成问题 , 但是腾讯在用户推广方面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 这可能与其面临的监管压力有关 。
实际上 , 2021年开始 , 对于诸多互联网科技巨头来说 , 是名副其实的反垄断大年 , 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 , 各类处罚 , 让一众互联网企业叫苦不迭 , 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B站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收到罚单 。
可预见的是 ,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对垄断 , 在互联网行业领域仍将持续 。 而互联网科技巨头对自身金融业务的整改仍然在进行 。
此前 , 腾讯在2020年财报中表示 , “其金融科技业务的战略重点是积极配合监管机构 , 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合规及普惠的金融科技产品 , 同时优先考虑风险管理 , 而非追求规模 。 ”
今年3月2日 ,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 , 蚂蚁集团等平台开展的金融业务 , 在过去没有纳入监管 , 现在正在逐步纳入监管中 , 这有一个过程 。 当下 , 蚂蚁自查基本结束 , 整改还没结束 , 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有新情况会及时披露 。
可以理解的是 , 腾讯的金融业务整改 , 基本上也要等待蚂蚁集团整改后对照相关做法执行 。 因此 , 在监管压力之下 , 微信“分付”的推广才会显得如此静悄悄 。
“微粒贷”的入口优势会丧失吗?微众早就开始卸下对其单一依赖
回到开头 , 亲儿子“分付” , 会不会挤掉干儿子“微粒贷”?
或许过于戏剧化的剧情不会上演 , “微粒贷”依旧能在微信的服务页面拥有入口 , 但 , 渠道费率还会那么贵吗?亦或者说更贵了?两项功能类似的消费信贷产品在一块沃土上拓客 , 会影响先来者的流量获取吗?
以上问题都要后续观察了 。 这些问题的根源 , 直指“微粒贷”对腾讯入口的依赖 。
其实 , 微众并不止步于在C端拥有强势的拳头产品“微粒贷” 。 在它“既普且惠”的自我认知里 , 针对B端推出便捷度和灵敏性高的信贷服务 ,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 , 微众银行自2017年推出“微业贷” , 其实就是在客观上产生了逐步撕掉单一消费贷标签的效果 。
有据可查的微业贷全貌数据停留在2020年末:截至2020年末 , 微业贷实际发放信贷达到56.7万户 , 仅2020年一年就增长2.5倍 。
最新的打法是:微业贷项下还衍生出了诸多子项目 , 比如科创贷款 。 微众银行正积极与政府平台进行系统对接 , 大力开展科创型企业贴息服务 。 在深圳地区 , 微众银行客户享受科创委贴息后 , 贷款年化利率可低至1.62% 。
- google glass|以Google Glass为基础,新创业者通过AI协助视障人员“看见”前方
- 511辆“ SPECIALIZED(闪电)”自行车被召回
- 同心守“沪”,B站向上海市民赠送100万份大会员
- 小米科技|小米12跌至“新低价”,黄金手感+强悍性能,米粉买单吗?
- 手机厂商|国内手机推“纯净模式”的背后,是打造垄断的开始
- find x|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性能测试:最“冷静”的真旗舰
- 飞利浦·斯塔克|新消息传来!我们都低估了华为的“野心”
- oppo reno7|国货OPPO Reno7“登顶”点亮迪拜眼,全球布局又前进了一步
- 批量制造“王一博”,有多难?
- 花呗背后“套路”被发现,多数人陆陆续续关闭花呗,原因已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