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电脑城纷纷倒闭的原因:10个人,7个骗子、1个拖、1个受害者、1个发生纠纷( 二 )



2011年起 , 电脑销量不再明显增长了 , 但电脑城的规模还是这么大 , 新进来的人依旧有很多 ,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情况 , 僧多粥少 。 再之后 , 网购起来了 。 演变如下:1995-2000上门(自己上商家门);2001-2005上门(商家业务员上你门);2006-2010上门(快递把整机送上门);2011-2015上门(快递上门提走送修设备);2016-2020上门(可选加钱3小时内送上门) 。 也就是说 , 20多年间 , 中国的电脑城经历了5个阶段 , 原来的业态已经不再适用 , 电脑城自然就换了造型 。




那么 , 如今生存下来的电脑城商贩是怎么过来的呢?其实他们现在根本不靠个人购买这种散单 , 而是靠集体采购 。 比如哪个公司成立了 , 就得买电脑 , 他们当然是想一步到位一条龙服务 , 这点电商解决不了 , 但他们可以 。 吃一个集体采购的单起码可以赚大几万 , 因为你赚的不仅是差价 , 还有税点 , 一年拿下几单不就什么都有了 , 然后电脑城那个摊子就是放那等散单的 , 来一个就能赚一个 , 岂不美哉 。

三、最后 , 你想明白了这点 , 也就明白了为啥电商会击败电脑城 , 对于电脑城的问题 , 很多人都会诟病自己如何被骗 , 可那都是逞一时口舌之快 , 还是触及不到根本 。 我们要看到一个行业背后的一切 , 其实都是销量-利润率曲线构成的 , 考虑的是边际成本、一次性开支和成本均摊等 。 要知道 , 电脑城这个问题 , 放在中国区的背景下就更有意思了 。 中国区的电脑销量 , 大头其实就是商业采购 。 注意 , 这个采购既包括政采也包括商采 。 商采 , 那是企业花自己的钱 , 也是一个严格考虑利润的领域 。




所以 , 我们看到所谓的“电脑城” , 平时看起来热闹 , 其实根本就不是出货的大头 。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 华硕的线下渠道销量一直非常好 , 但是他的整体销量并不高 , 原因就是华硕的商用产品打不开销路 。 也就是说 , 在电脑城本身不是销量大头的前提下 , 说白了电脑对个人消费者市场的零售业务而言 , 他就不是一门好生意 。 同时 , 外加电商的冲击 , 毕竟电商成本 , 归根结底还是房租优势 。 电脑城所在商场租金 , 一个月5万 , 流速200台一个月 , 平均250一台 。 边际销售成本需要3个店员 , 每个人4000工资 , 均摊下来60一台 。

另外店面还有备货的资金成本 , 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库存周转费用 , 型号错配(有的型号卖得好 , 有的卖得不好)的机会成本 。 电商用租金低廉的仓储园区取代了电脑城的零售业务 , 平均摊下来可能一台只要20 , 而零售端电商边际成本在于快递单票成本 , 目前较好的也就是30吧 。 可见 , 电商可以做到全国统一铺货(有的型号在A市卖得好 , 在B市卖得不好) , 型号错配成本大大降低 , 风险得到均摊 。 电商巨头这类还能拿着融资的钱 , 最后用市值均摊成本 , 资金利用成本低很多 , 击败电脑城不言而喻了 。



总之 , 电脑城的衰退其实就跟实体店的转型一样 , 随着电商兴起 , 所有单纯依靠信息差而不能提供实质性服务价值的实体店都会面临衰退 。 电影院能生存 , 因为它提供了观影环境具备服务价值;餐厅能生存也是因为提供了就餐环境以及相关服务;娱乐场所也是因为实体店提供娱乐环境而存在实际价值 。 然而很多商品几乎不怎么依赖线下服务 , 网上卖货也很方便 , 那它的实体店就必然衰退 , 电脑城就是典型的例子 ,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