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可怕的富士康!年营收超4395亿,已变为一家大数据公司( 三 )


1988年5月下旬 , 郭台铭等八人从香港入关深圳 , 展开投资考察之旅 , 并于当年在深圳创办了海洋厂 , 这就是富士康在大陆创业史之开端 。

富士康深圳黄田厂开工仪式(1992年)
1992年 , 富士康深圳黄田厂开工 , 第二年富士康开办江苏昆山厂 。 三年之后 , 富士康的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工;1999年 , 祖籍山西的郭台铭投资祖籍地 , 在山西晋城办厂 , 此后 , 富士康河南生产基地开创 。
在1992年深圳富士康黄田厂建设时 , 30年前的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 , 一年营收仅31亿元新台币 。 今年3月6日 , 鸿海公布了2022年2月份财报 , 改写历史新高 , 实现合并营收新台币4550.25亿元 , 今年前二个月累计营收9007.75亿元新台币 。 30年前后一比对 , 一个在天 , 一个在地 , 悬殊太大了 。
最早时 , 郭台铭是透过鸿海花100万美元投资香港富士康 , 再由香港富士康投资中国富士康60万美元 。 由于那时 , 台湾当局禁止如微波技术、半导体技术赴大陆发展 , 郭台铭在深圳是靠组装起步的 , 后来顺利获批赴大陆投资 。
最开始时 , 郭台铭在深圳租借5100平方英尺 , 招募150名员工 , 并从台湾总部及美国分公司抽调台干 , 富士康的运作就是这样起来的 。 最初的150名员工中 , 就包括立讯精密创办人、有“最励志富士康打工妹”之称的王来春 。
富士康最早的客户 , 是锁定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国际PC大厂 。 为了招揽订单 , 郭台铭自己开车 , 住一天12美元小旅店 , 跑了美国52个州的32个州 。 代工电脑最高峰时 , 全球每5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富士康工厂 。 “赤字接单、黑字出货” , 昔日郭台铭就是靠这种商业模式获得了全球代工之王 , 令同业难以想象的竞争价格 , 也让郭台铭的对手们心惊胆裂 , 无人可与之匹敌 。

郭台铭
就在电脑市场逐渐式微时 , 手机进入智能时代 , 也因为搭上苹果战车 , 郭台铭的鸿海及富士康迎来了成长“第二春” 。
电子业代工 , 利润极低 , 靠量取胜 , 台湾企业界喜欢称之为“茅山道士”(“毛3到4”之谐音 , 毛利率低) 。 郭台铭在大陆最高峰时 , 一年建了9个厂 , 从最早发迹的深圳龙华厂 , 到太原、烟台、武汉、郑州 , 再到四川、重庆、贵州 , 激进扩张也令郭台铭尝到了发展瓶颈之痛 。 2010年“富士康12跳楼” , 令富士康紧张的劳资关系完全曝露在公众面前 。
正因如此 , 作为创始人的郭台铭喊出了“升级比升值更重要”转型号角 , 从“机器换人”再到今天的大数据公司定位转型战略 , 富士康一直在锐变中 , 也希望改变昔日靠代工创造价值 , 变为靠大数据科技智能来赚钱 。
2018年6月8日 , 富士康(工业富联)成功在A股挂牌上市 , 审批仅花36天 , 并媒体称之为“光速过会” 。 2019年郭台铭交棒退休 , 刘扬伟成为鸿海科技集团及富士康董事长 , 富士康也跨入“后郭台铭时代” 。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