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手机不能没有手机壳,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二 )


虽然说功能手机壳的出现改变了手机壳的身份 , 但对手机壳品牌来说 , 对手机使用场景的过度依赖难免会降低手机壳品牌创新的积极性 。 而在手机目标从突破创新转起夯实基础的2022年 , 手机壳这个和手机共生的品牌 , 又能拿出什么让人非买不可的功能呢?
对于这个难题 , 不同的品牌给出不同的答案 。
文化和技术的两种路线根据直通车的数据 , 针对手机壳这个关键词的用户画像是年龄在25-35岁之间 , 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女性消费者 , 其中有约6.75%的购买发生在21点 。 这个用户画像和天猫小二的介绍也大致相似:在天猫平台中 , 手机壳这类数码周边产品的女性消费者数量已经超越了男性消费者 。 这样的数据看起来有些反常 , 甚至有些违背大众对数码爱好者的固有印象 , 但如果从对文创产品的消费能力来看 , 这样的市场其实非常合理 。
在敏锐地察觉到“文创带来自我认可”也属于手机手机壳的隐性功能后 , 天猫就通过潮流产品的消费心理 , 接触多层次的文创孵化将手机壳的功能性、文创手机壳背后的潮流属性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 将全球市场中多个已经形成了品牌文化、拥有品牌文化价值的手机壳品牌引入天猫中 。

比如市值一度超过5900万美元的澳大利亚皮制手机壳品牌Bellroys在2014年就以海外直邮方式进驻天猫国际 , 消费者对它的评级也“薄”“适合送礼”为主 。 在Bellroys的成功案例下 , 天猫也不断引进了多个国际潮流手机壳品牌 , 以潮流文化的路线丰富了国内手机壳市场 。 潮流品牌CASETiFY就用选择天猫作为自己在内地的第一个销售网络 , 而天猫这个销售渠道对品牌的销量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官方旗舰店开业不久后就实现了日销百万的成绩 。
我承认 , 在我这种一个手机壳用一整年的“直男”面前 , 一年买12次手机壳是一件“难以理喻”、甚至带有些许消费主义的事情 。 但退一步讲 , 在潮流文化的提携之下 , 手机壳的在功能方面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使用功能” , 而是呈现出“配饰”的属性 , 实现的也是更好层级的“自我认可”“精神需求”的功能 。 种类繁多的手机壳产品让用户可以用手机壳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与喜好 , 而“满足精神需求”的特性 , 也能让手机壳在传统功能之外开拓出全新的市场 。
看到这里 , 可能还是有人觉得手机壳市场的火爆是一个由商家和品牌共同炒作出来的假象 。 但根据手机壳品牌自己的说法 , 国内用户对高端手机壳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存在 。 在上文提到 , 手机壳品牌Pitak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用户看中的是手机的附加价值 。 而根据Pitaka在2020年专门组建国内市场团队后的表现来看 , 国内用户其实一直在等待高端手机壳的出现:

芳纶纤维手机壳、或者用国内更通俗但又违版权法的叫法——“凯夫拉手机壳” , 一直是Pitaka品牌的主力产品 , 在海外市场也有着广泛的好评 。 2020年5月 , Pitaka组建负责开拓国内市场的团队 。 而在短短两年的经营后 , 店铺正常情况下的月销在短时间内就来到了200万 , 其中有60%来自手机壳类的产品 。
在短时间内获得这样的销售成绩 , 这一方面得益于Pitaka出色的产品质量 , 但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品牌此前的看法:尽管市场还未浮现 , 但国内用户一直以来都需要高端手机壳产品 。 出色的产品实力遇上长期无法填补的市场空缺 , 再加上恰当的市场推广 , 高端手机壳在国内手机配件市场的走红 , 其实水到渠成的事情 。
手机壳市场未来的变化凭借实现精神追求这一全新的“功能” , 手机壳类产品在手机形态停滞不前的2022年寻找到了全新的出路 。 而在大胆地预测下 , 随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 手机壳在精神追求、自我认知这个方向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