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二 )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精神病学家简·吉姆也指出 , 电话恐惧也许是社交焦虑症的表现之一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很多恐惧接打电话的人 , 在其他社交场景中能够表现得自如 。
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现实中我唯唯诺诺 , 网络上我重拳出击”
只是随着网络普及 , 各式各样的即时通信软件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习惯 ,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适应通过声音直接与人交流 。
更一针见血的说法是——我们害怕说错话 , 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
“关键不在于电话本身 , 而在于互动方式 。 对某些人来说 , 电话只不过是又一个他们可能说错话的场所 。 ”
所以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愿意取消手机静音 , 谨慎如我的回答是:杠精消失于地球之时 。
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害怕手机铃声还有一个原因 , 或许大家听说过一部经典日式恐怖电影《鬼来电》吗?
手机铃声消亡史
2021年7月中旬 , 微信新版本发布 , 本应是又一次平平无奇的更新 , 这次却新增了一个格外引人注意的功能:
新版本支持用户自行设置语音来电铃声 , 可为朋友设置专属铃声 , 同时还允许设置“朋友呼叫我时可听到我的来电铃声” 。
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顺便附上设置教程 , 不用谢 。 /OFweek
当年轻的Z世代开始兴致勃勃尝试新功能时 , 互联网老人家则在集体大规模地开展怀念潮——那些年 , 我们被手机付费来电铃声和彩铃包围的日子 。
珍贵的青春有多稍纵即逝 , 看看手机铃声这20多年来的变化就知道了 。
1987年 , 摩托罗拉3200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台手机 , 在那个年代已经高达2万多元的售价 , 就注定了它最大的功能是炫富 , 毕竟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大哥大” 。
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就算没有“大哥大” , 也可以get星爷同款大哥大外形电动剃须刀 。 /《国产凌凌漆》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 中国的通信业务都被电话亭和BB机统治着 。 直到90年代末期 , 横空出世的小灵通让移动通信费用大大降低 , 手机开始快速普及 。
这时候大众熟知的手机铃声 , 更多是为了“听个响儿” , 因为大部分手机的预设铃音都是“叮叮叮”“哔哔哔”这样的单音铃声 。
1998年 , 芬兰的一名工程师厌倦了这种单调的铃声 , 利用诺基亚的信息传送协议 , 找到了一种通过短信将音频文件传输到手机的方法 , 由此引起了铃声革命 。 到2002年 , SMS流量(原本用于短消息传输)消耗有30%是对铃声下载的请求 。
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拉长耳朵提高警觉/神经细胞全面戒备/你的电话绝不漏接~请不要唱出来读一遍 。 /《RingRingRing》
在千禧年初 , 传遍大街小巷的不只《2002年的第一场雪》 , 还有百花齐放的自定义手机来电铃声 。
当时移动运营商的营收方式非常单一 , 基本只靠电话和短消息 。 而随着互联网普及、盗版音乐兴起和小额话费支付的诞生 , 移动运营商在网上有大量铃声下载渠道 , 再让用户利用短信付费获取铃声 , 形成了完美的手机付费铃声产业链 。
像《故事会》《读者》这样的畅销杂志 , 还有专门篇幅盘点热门歌曲 , 每首歌曲都有专门的版号 , 发送编号到指定号码即可下载该音乐作为手机铃声(2—5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