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透视爱奇艺财报:不做“腾讯视频”,回归内容初心( 二 )


王晓晖说:“去年市场最大的变化 , 是供给侧改革成为新常态 。 ”一方面是更多、更全的品类被开发出来 , 垂直内容和国民作品同步发展 , 优质内容的供给增加了 。 另一方面是质量上 , 作品更加重视表现手段 , 去年的主旋律作品《山海情》、《觉醒年代》 , 都做到了传统不死、时代共情、视觉新颖 。
显而易见的趋势是 , 市场从资本驱动、数量驱动、网文IP驱动转向政策驱动、质量驱动、国民驱动 。 曾经的天价剧单集卖到百万甚至千万 , 现在 , 溢价逐渐转向高品质而非高流量 , 因为只有品质能保证长尾运营的效益 。 版权剧可能会越来越少 , 长视频用去泡沫化重估行业的价值基础 。
同时 , 内容行业还需要在源头上短期、中期、长期都加强工业化建设 。 举个例子 , 去年爱奇艺自制内容《风起洛阳》大火 , 团队把核心场景“不良井”重建为1:1高精度数字资产 。 而从去年11月开始 , 爱奇艺借此制作了国内首支4K影视级虚拟制作测试片《不良井之风云再起》和4K虚拟拍摄的虚拟偶像小茉莉MV《心念》 。
这个动作有几层意义 。 首先是虚拟制作释放想象力 , 创作者创作有了更多可能 。 其次 , 数字资产和云演出、VR等内容产品可以再度复用 , 实现“一鱼多吃” 。 场地的统一 , 对控制成本也有积极作用 。 爱奇艺积极推行的影视工业化 , 标准化和智能化 , 使得影视研发评估到前线制作更加高效 , 以及更可预测的项目播出效果 。
这只是一个缩影 。 在运营上 , 影视行业开始打破烧钱圈地逻辑 , 把内容品质和盈利紧紧地绑在一起 。 今年1月 , 网络电影票房分账排行榜前十名有四部都是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间的“拼播” , 平台们更愿意携手追求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 就像爱奇艺CCO王晓晖的提问:“现阶段在每个维度、每个指标上都花费很大代价争个第一有多少必要性?”
显然 , 长视频们更愿意和时间做朋友了 。 当内容行业准备改善商业逻辑 , 它们最理想的方式一定是将优质内容打造为品牌 , 好的品牌既是衍生收益的保障 , 又是最能被普遍承认的溢价能力 。 这有点像爱奇艺去年用《风起洛阳》打样的“华夏古城宇宙” , 品牌化商业模式将穿越周期 。

有了这些开源节流之策 , 长视频才能持久避免“内卷” 。 或许 , 这也让爱奇艺们找到了自己的“长期主义” 。
“四个放弃”背后 , 彰显长期主义价值
放弃单纯迎合向的内容 , 放弃悬浮向的内容 , 放弃明显赔钱的内容 , 放弃没有创新的内容 。 这是爱奇艺的“四个放弃” , 也是长视频行业当前价值观的一种投影 。 平台更愿意追求运营效率、盈利能力 , 以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 爱奇艺CEO龚宇强调 , 开机前筹备要慢 , 但制作和上线要快 。 这是短期与长期的平衡 。
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1剧集市场数据洞察》显示 , 2021年电视剧和网剧一共上线了371部 , 但观众人均观剧数量只有5部 。 如何抓住观众集中度最高的好内容 , 是长视频平台追求的永恒目标 。
从爱奇艺的减亏透视长视频 , 行业的升级换代早已开始 。 内容行业的长期主义 , 应该是放弃低俗迎合 , 拥抱成熟心智 , 用好内容赢得人心 , 为向上向善的力量服务 , 这就是内容行业的普世价值主张 。 能够引发观众广泛共鸣的内容 , 是能够跨越时空阻隔的 。 现在 , 爱奇艺的海外增长已经显示出这样的迹象 , 它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 , APP下载量已是第一位 。

“一个S级的剧本要层层加码把他变成S级的剧集 , 一个S级的剧集要层层加码把他变成破圈的IP , 一个破圈的IP要层层加码把他变成一个可持续变现的品牌 。 ”爱奇艺给长视频提出的制胜方法论 , 揭示了行业追求可持续增长的共识 。 广电总局最近一期《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名单》获批机构数量只有41家 , 比上一个周期减少32家 。 精品化已经渗透到长视频行业的源头 , 头部平台迎来最好也是最需要专注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