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科技|小电科技被曝裁员约2000人,直营城市数量锐减,代理模式布局落于人后( 二 )


【小电科技|小电科技被曝裁员约2000人,直营城市数量锐减,代理模式布局落于人后】
据上述小电科技员工透露 , 小电科技卖掉的都是发展不好的城市中的业务 。
代理模式布局落于人后 , 渠道变革面临多重障碍
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洞察报告”)指出 , 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初期 , 企业通过直营模式加速拓展优质点位 , 随着行业点位竞争加剧 , 以直营模式为主的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

此前 , 有小电员工对记者表示 , 在直营模式下 , 共享充电宝企业竞争压力非常大 , 主要表现为商家的分成越来越高 。
“有时商家都不会通知共享充电宝企业 , 直接就会把柜机撤走了 , 转而让给予其分成更高的品牌入驻 。 所以共享充电宝企业有时也会主动给商家提高分成比例 , 防止商家被别家企业抢走 。 ”
洞察报告显示 , 从各大品牌的调整战略来看 , 由于共享充电宝行业业务逐渐由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 , 用于拓展下沉市场和维护中小商户的代理模式成为各玩家的布局重点 。 此外 , 代理商渠道不易开拓 , 掌握代理商资源优势的玩家更具竞争优势 。
小电对于共享充电宝代理模式的布局可谓后知后觉 , 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 , 小电直营模式在行业内一直占据领导地位;2021年上半年其他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马不停蹄地扩张代理模式 , 而小电直到2021年7月才开始重点开展代理模式 。

据另一位知情人士介绍 , 为了抢占市场 , 小电打响了“价格战” 。 据该人士提供的小电“直营小分队转渠道政策”显示 , 对于竞对大代理上可以申请免费铺设 , 然而 , 小电提供给的代理商的优惠柜机却为二手柜机 。
而且 , 据江哲透露 , 小电的代理商服务和柜机返厂维修服务相对来讲不够完善 。
在江哲看来 , 小电转代理模式是非常困难的 , 首先面临的是裁员问题 , 其次是招商问题 。
据洞察报告分析 , 小电科技之前超过93.6%的点位为直营 , 代理模式拓展为小电科技的弱势环节;由于长期以直营为主导 , 其在代理模式的布局落后于同行竞争者 。
两次冲击上市未果 , 用户规模、点位数不占优势 , 投诉量超18000条
进入2021年下半年之后 , 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日子好像并不好过 。
成功上市的怪兽充电在上市后的8个月内 , 经历了股价持续走低的窘境 , 股价由开盘价10美元/股下降至1.22美元/股左右 , 缩水近9成 。 竹芒科技内部也并非一片太平 , 记者从多方知情人士处了解到 , 2021年底 , 原街电市场部员工已被裁撤 。
而小电的上市之路更是一波三折 。 2020年7月 , 小电科技与浙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 , 拟在创业板上市 , 至2021年1月 , 小电科技完成3期上市辅导工作 。 然而 , 同年4月 , 小电科技因净利润考核未达创业板要求换道港股IPO上市 。
换道过程不足一个月 , 由此可见小电科技上市的决心 , 但自2021年4月底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后 , 小电科技的上市计划就没有了下文 。 目前 , 小电的上市计划已经陷入僵局 , 其在港交所的招股书已经显示为失效状态 。

就在此时 , 共享充电宝领域迎来了大变革 , 怪兽上市 , 街电、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上半年 , 小电在用户规模、点位数、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不及竹芒科技与怪兽充电 。


同时 , 小电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不尽如人意 , 据黑猫投诉显示 , 小电的投诉量为18000余条 , 是怪兽充电的近2倍 , 为街电、搜电、来电的近6倍 , 乱收费与售后服务不佳等成投诉重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