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大50名学生将卫星送上天:用了老师800万元科研经费|武汉大学50名学生将数据送上研究( 二 )


当时能用到的数据大多是国外的 , 但这些数据并不符合需求 。
整个项目从研发到测试 , 一共花费500万元 。
原标题:武大50名学生将卫星送上天:用了老师800万元科研经费|武汉大学50名学生将数据送上研究
文章图片
团队部分学生代表合影 , 图源武汉大学
研发成功后 , 团队恰好又遇到了长征八号火箭 ,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 因为长八是用于小卫星低轨道低成本的火箭 , 整个发射费用降低到300万元 。
对此 , 项目负责人金光教授表示:
300万的发射太便宜了 。
不仅如此 , 这颗卫星的数据 , 还会开放给全球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免费使用 。 据说就连联合国卫星中心、地球观测组织等机构都在排队了 。
“启明星一号”是“启明星系列星座计划”的首发卫星 , 整个计划由多颗遥感卫星组成 。 在这之后 , 包括它的地面测控与数据接收 , 都由武汉大学遥感卫星地面站来完成 。
造一颗卫星到底难不难?
绕地球飞行的人造航天器无论大小 , 都可以叫人造卫星 。 武汉大学发射的这枚“启明星一号”属于微纳卫星 。 微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在10千克量级、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卫星 。
随着火箭发射技术的完善 , 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 , 这种体积小、研发周期短的微纳卫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除了武汉大学“启明星一号”的遥感用途外 , 微纳卫星还可以用在通信、地质勘探、环境与灾害监测、交通运输、气象服务、科学实验等领域 。
像马斯克的星链就是一种用于通信的微纳卫星 。 另外 , 这次长八还携带了另外两个高校卫星 , 一颗是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西电一号”卫星 , 将用于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 另一颗是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巢湖一号”卫星 , 则用于水利和防灾等领域 。
原标题:武大50名学生将卫星送上天:用了老师800万元科研经费|武汉大学50名学生将数据送上研究
文章图片
那么造一颗微纳卫星到底难不难?主要是看其功能 。 如果只是简单到给地球拍照 , 那么小学生也可以做到 。 比如2016年5月16日 , 美国弗吉尼亚州所小学的学生 , 就曾把一枚立方体卫星发射升空 。
同年12月28日 , 我国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的“八一?少年行”卫星 , 也成功进入太空 , 完成了对地拍摄 , 无线电通讯等任务 。
而高校发射的卫星更重要的是科研意义 , 技术含量不可同日而语 。 “启明星一号”耗时3年 , 需要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部设计 , 从研发遥感相机、陀螺仪 , 到数字卫星系统 , 再到后面的仿真都要学生反复测试 。
还配备AI模块 , 可以在卫星上成像 , 并完成目标提取、定位等任务 。 而学生发射卫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随着火箭发射成本的降低 , 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可以负担得起发射费用 。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大学 , 发射卫星这件极具参与感的事情 , 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航天兴趣 。
一箭22星填补国内空白
回到这次发射的“一箭22星”来看 , 长征八号遥二火箭这次也创下了不少记录 。 一方面 , 此次长征八号遥二火箭 , 创下了我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
原标题:武大50名学生将卫星送上天:用了老师800万元科研经费|武汉大学50名学生将数据送上研究
文章图片
长征八号是我国研制的中型主力运载火箭 , 2020年12月7日首次发射即获成功 。 它填补了近地轨道3~4.5吨运载范围的空白 , 可以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 。
而一次要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送达目的地 , 要解决很多难题:如何在整流罩内放下22颗卫星?如何精准把22名“乘客”运送到位?来自不同单位的卫星之间如何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