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翻开碳中和的底牌( 三 )



以西部来说,作为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和电力发源的集中地,可以尝试探索把煤化工厂,石油化工厂和风光水的发电源头聚合成相近的产业群,节省碳运输环节的浪费。

同时,经济性又与规模相辅相成。技术公司没有市场放量,缺乏应用场景,就很难迭代升级技术,把设备造价降下来。

因此,在政策激励上加速明确碳税、碳市场和碳金融的规则,可以鼓舞企业重视布局CCUS技术,尤其是高耗能高碳排的标杆公司主动权衡减排的收益。

尽管要实现CCUS技术的普及还存在很多挑战,但除了科学家们努力,各国政府的长期投入和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也对产业有很大帮助。面对这种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减碳“底牌”,不妨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本文为新能源专题策划之「 双碳系列 」,往期回顾:《KPI的滋味,碳圈也想尝尝》,《碳交易市场:谁自愿花钱买“空气”?》,欢迎交流。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