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唯品会,闷声发小财( 二 )


此时的唯品会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 , 于是在2018年 , 开始逐步关停乐蜂和品骏快递 , 同时收购杉杉商业集团布局线下的奥特莱斯 , 再次专注于品牌特卖 。
从唯品会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 , 盲目扩张是致使其业绩下降的关键因素 , 而专注品牌特卖 , 帮助唯品会实现常青 。

并且唯品会在特卖的基础上 , 不断聚焦核心品牌和核心用户 , 目前 , 唯品会向超级VIP用户提供全年自营商品免邮、免收退换运费、自营商品“折上9.5折”等超值服务 。 去年10月 , 唯品会还推出联合会员活动 , 开通唯品会超级VIP的同时可享受爱奇艺和芒果TV两家知名视频平台付费会员权益 。
同时 , 唯品会还深化了品牌合作机制 , 推动平台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 例如 , 波司登在2021年为唯品会定制了共计18亿元货值的平台专供款 。 在转化率和售罄率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同时 , 定制款产品有效地提升了品牌美誉度 。
在精准运营的帮助下 , 唯品会的用户黏性和平均用户收入均得到持续改善 。
财报显示 , 去年全年 , 唯品会核心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50% , 其线上净交易额占比达36% 。 而唯品会的SVIP用户全年ARPU基本达到非SVIP的8倍左右 , 具有高复购率、高购买力、高留存率等特点 。
可以说 , 尽管电商环境充满挑战 , 但是专注的唯品会依旧在核心业务上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 正是这一点 , 帮助唯品会实现了连续9年盈利的好成绩 。
唯品会还大力发展买手制度 , 通过遍布全球的十余个海外办事处以及超过2000人的买手部队 , 在全球搜集优价好物 , 为唯品会的品牌特卖注入更多鲜活血液 。
但是在整体环境的变化以及巨头的倾轧下 , 唯品会的一招鲜 , 究竟还能不能吃遍天?

独木难支 , 陷入困境虽然连续9年持续不断盈利 , 但是唯品会的增长窘境早已凸显 。
从2012年上市开始 , 唯品会就陷入了增速下降滑坡 , 自2012年至2020年 , 其年度营收的同比增速从204.7%下降到了9.5% 。
而全年利润的增长速度也在逐渐放缓 , 2020年 , 其净利润为59亿元 , 同比增长了47.1% , 而2021年全年 ,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仅为47亿元人民币 , 同比下滑20.3% 。
虽然平台仍在不停盈利中 , 但是在这个时代 , 只专注于品牌特卖的唯品会 , 就像是过气的明星一般 , “年老色衰” 。

财报显示 , 2021年唯品会的平台特卖业务收入为1112.5亿元 , 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4.9% , 这意味着唯品会几乎是踩着一根竹竿在起舞 , 而且这根唯一的竹竿也渐渐被竞争对手削平 。
简单来说 , 品牌特卖业务其实相当于帮助大品牌清理过多的库存 , 也就是说通俗上说的“过季产品” , 可以说大品牌的库存 , 就是唯品会的命脉 。
而在互联网流量见顶 , 主攻下沉市场的背景下 , 清理库存的生意渐渐被其他平台侵占 , 以阿里为例 , 2018年推出的淘宝特价版 , 利用C2M提升生产效率较少库存的优点与多个品牌达成了合作 , 同时又使用高频次、金额巨大的补贴将商品价格拉低 。
同样的招数在拼多多和京东平台也不鲜见 , 品牌特卖不再是唯品会的专属生意 , 从这一点来看 , 无疑是极为致命的 。
面对这样的困境 , 唯品会选择了加大市场营销 , 专注新用户拉新的策略 , 于是在2021年 , 唯品会开始在各大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中频频露脸 , 效果也是显著的 , 去年二季度唯品会季度活跃用户数达到5110万人 , 同比增长32% 。

但是这种营销换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 , 第四季度 , 唯品会营销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7亿元 , 下降至11亿元 , 营销费用下降 , 对应的是第四季度活跃人数降至4920 万 , 而去年同期 , 这个数字为53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