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微芯研究院成立不到三年取得重要成果( 三 )


目前 , 研究院形成了一支超过200名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的研究力量 。 高水平科学家队伍也反哺研究院基础科研人才的培养 。 2021年 , 微芯研究院获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 聚焦“长安链”软硬件底层核心技术 , 继续加速聚拢全球人才、培育骨干力量 。  
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上同时发力 , 不断扩大创新“朋友圈” 
全力投入技术攻坚 , 从零开始 , 搭建区块链底层平台“铸链”……微芯研究院在2021年1月27日发布“长安链” 。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区块链核心技术领域 , 中国有了自己的“金名片” 。  
有人说 , 区块链技术要实现自主可控 , 关键在理论基础研究 , 而“长安链”已经实现这一目标 , 可以不用那么“拼”了 。 但微芯人不这么认为 。  
“我们要在区块链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和边缘计算芯片上取得更多突破 , 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百姓民生 , 在不断应用中成长、完善 。 ”董进说 。  
如果说研发和应用“零时差”是模式 , 那么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上同时发力 , 就是微芯研究院的创新理念 。  
北京冬奥会“绿色办赛” , 场馆使用的每一度电都来自清洁能源 。 在微芯研究院成果支撑下 , 国家电网建设了冬奥绿电溯源应用系统 , 实现冬奥绿电生产、传输、交易、消纳全链条可信溯源 , 可以清晰展示每一度电从哪里来 , 去了哪里 。  
基于“长安链” , “北京冷链”平台实现“一码到底” , 打通源头、流通、仓储、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链路 , 市民在超市用手机一扫码就能查询进口食品的产地、进入中国口岸时间、有无核酸检测和消毒证明等信息 , 有效保卫了“舌尖上的安全” 。  
基础打牢 , 应用拓宽 。 科研创新不能闭门造车 , 微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腾讯、百度等高校、企业 , 共同开发“长安链”底层平台 , 并开放程序源代码 。 技术应用必须扩大“朋友圈” , 一个由50家单位组成的“长安链”生态联盟 , 正在推动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各尽所能、协同创新 , 也进一步推动“长安链”形成一个从底层芯片、算力平台到软件操作系统、上层场景应用的完备生态体系 。  
一个更加强大的融合创新平台正在搭建 。 2022年1月28日 , 依托北航和微芯研究院共同建设的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 这是国际首个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科技创新平台 。 著名信息处理专家郑志明院士与董进共同担任创新中心主任 。  
郑志明院士说 , 高精尖创新中心采用“一体两地、前店后厂”的运行模式 。 “前店”位于微芯研究院 , 主要开展技术和产品开发、实验验证等工作 , “后厂”位于北京昌平沙河高教园区 , 利用园区高校多学科交叉、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以及相关区块链重点应用领域的场景优势 , 吸引和聚集全球领军人才 , 培育高水平研究团队 ,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平台建设 。  
【|北京微芯研究院成立不到三年取得重要成果】“这将是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进一步结合的平台 , 也将成为‘长安链’保证自主可控、保持技术和产业领先的创新源泉 。 ”董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