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能源人都在看|基于运行经验的半地下式污水厂前期设计细节优化( 二 )


如某水质净化厂巴氏计量槽位于生物池外回流渠上 , 原巴氏计量槽由于标高设计问题 , 造成所有外回流泵停泵后 , 槽内仍有近50cm积水 。 该巴氏计量槽(见图2)开一台外回流泵的流量和关泵后的流量基本相同 , 明渠流量计无法正常测量 。 明渠流量计主要通过液位差来测量 , 由于在未开泵的情况下 , 巴氏槽已有近50cm水深 , 因此往后每多开一台泵 , 液位上涨不明显 , 明渠流量计测量出的数据也差别不大 。 造成计量不准确的原因是外回流渠整体安装位置过低 , 原巴氏槽安装位置过低 , 导致未开外回流泵时槽底部积水严重影响实际测量 。 为解决该问题 , 通过将巴氏计量槽底部抬高60cm , 使停泵后巴氏计量槽内的积水可以流干 , 再对明渠流量计进行调零等参数测试 。 改造后解决了渠道底部积水对计量的影响 。
本文转自: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能源人都在看|基于运行经验的半地下式污水厂前期设计细节优化
文章图片
3、平流式二沉池放空系统便于放空
由于标高和占地等多种原因 , 不便于设置二沉池的放空系统 , 仅库备几台抽水泵 , 后续不便于维修抽空 , 且需要2~3人人工拎泵通过二沉池栏杆放泵下去 , 无法抽空到最低点 。 故建议在不便于设置二沉池放空系统的情况下 , 设计可考虑在每组二沉池上方(二沉池最低处集泥坑上方)开设能上下泵的孔加盖板 , 辅助配套可移动的行吊+电动葫芦+水泵+电控箱 , 可以实现便捷高效地抽空二沉池 , 提高放空检修的效率 。
如针对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矩形二沉池 , 无法设置放空系统 , 需要人工放泵但无法放至池子最低处 ,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 复核确认不影响结构的情况下在每组二沉池的集泥坑正上方(二沉池的最低处)开孔 , 用来放置潜水泵 , 见图3 。
本文转自: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能源人都在看|基于运行经验的半地下式污水厂前期设计细节优化
文章图片
在每组集泥坑的正上方开700mm×700mm的方孔 , 并增设盖板 , 确保安全 。 开孔放泵的位置处于二沉池集泥槽的最低处 , 解决了无法彻底抽空的问题;移动式的抽水装置 , 多组二沉池可以一起使用 , 需要抽空的二沉池将装置移动到该位置即可 , 利用率极高;移动式抽水装置一体化(移动桁车+手动葫芦+潜水泵+配套管材) , 减轻了人工下泵和拎泵的工作强度 , 可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 , 为半地下式二沉池放空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
4、多线连通 , 充分保障处理能力
预处理单元为污水处理厂第一道处理工序 , 对后续处理单元影响较大 , 因此需尽可能保障其过水能力 , 但在运行过程中 , 单线处理系统容易因积砂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停产、抽空维修 , 故设计时建议:①考虑各线、各工序之间能独立抽空 , 尽可能减少抽空减产的范围;②多线处理系统之间通过土建连通 , 避免运行过程中因任意一条处理系统的故障或者清疏 , 影响处理水量 。
5、增加渣砂自动化运行模式
粗细格栅的栅渣、沉砂池的砂砾是每个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段的必然产物 , 原有的方式大多采用各种规格的桶或小斗接 , 再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转运到渣砂外运车辆中 , 上述方式会造成现场环境脏乱、臭气外逸 , 且对人工依赖性强 。 故建议:考虑设计自动收集渣砂系统 , 结合当地渣砂外运车辆的需求 , 将与车辆匹配的斗设计放置在各掉渣、砂点 , 装满后直接用车辆将斗勾走 , 放置备用斗即可 , 设计阶段还需对斗的空间、轨道、车辆勾斗的倒车距离、室内门的大小、斗外观清洁和上下水等因素统筹考虑 , 该自动化渣砂运行模式 , 可以减少臭气外逸 , 减少人工的参与 , 是未来智慧化、自动化污水厂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