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割裂的互联网狂欢:“情人节”蜂拥而上,“元宵节”无人问津?( 二 )


这背后无疑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 一是洋节自身具有较大的关注热度 , 商家难以放弃这一 \" 流量密码 \" , 也需要利用其对抗互联网时代的 \" 流量焦虑 \" 。
二是商家在 \" 营销至上 \" 观念的推动之下 , 势必尽可能抓住各种契机 , 为消费者建构出一个又一个的消费节点 , 进而从中获利 。
圣诞节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 传统圣诞节总会与礼物挂钩 , 这便给了商家营销布局一个天然的理由 。

比如在美国 , 圣诞节购物传统名义上是从 \" 黑色星期五 \"(感恩节后的第二天)开始 , 但实际上品牌商家们早在 11 月初就已经开始了多元化的促销活动 。
各大商家品牌在宣传上也使尽了浑身解数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 \" 家庭 \" 为主题、\" 温情 \" 为基调的圣诞广告大片 。
如英国老牌百货公司 John Lewis 自 2007 年始每年都会推出一支圣诞暖心广告 。 2018 年的《男孩与钢琴》更是请到了英国国宝级歌手 Elton John 出演短片 。
该广告短片以一句 \" 有些礼物不仅仅是礼物 , 还可能改变一生 \" 结尾 , 赚足了英国人眼泪 , 也达到了 \" 买买买 \" 的营销目的 。
在国内市场 , 圣诞节的营销元素可能会出现在生活中的多个细节里 。 例如始于朋友圈里的 \" 圣诞头像 \"、\" 抖机灵 \" 的圣诞文案或商场、店铺等场景的圣诞装饰 。
这不得不提到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品牌们 , 他们凭借在国内消费市场的积淀 , 对圣诞节消费热潮的兴起 ,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比如星巴克每一年都会结合圣诞主题 , 在消费者最直接触达的纸杯上作文章;肯德基和麦当劳则会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主题特色的限定套餐 , 助推圣诞节的营销热度 。
在节日营销方面 , 没有人希望掉队 。 星巴克、麦当劳们的努力 , 必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其中 , 希望捉住圣诞节这一营销高峰 。
比如天猫曾推出过一版 \" 瓶瓶罐罐敲打版 \"《Jingle Bells》 , 旋律取自各大品牌化妆盒及化妆瓶敲打的声音;京东改编自《Jingle Bells》的鬼畜神曲《京东 BUY》吸引众多网友自发剪辑成多种魔性版本 , UGC 助燃了该曲的病毒式传播 。

在刚刚过去的 2021 年 , 淘宝借一支宣传片《飞越极光村》 , 将圣诞节与双 12 这两个营销节点连结了起来 。
片中 , 圣诞老人收到了中国孩子想看极光的圣诞愿望 , 从芬兰提前出发 , 目标是在 12 月 12 日前抵达 , 一路却遇到了很多波折 。 结局最后大家发现 , \" 圣诞老人 \" 实际上是一名为满足孩子心愿 , 讲述故事的中国老人 。
这样的联动创新 , 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在网络商业营销的助推下 , 越来越多的洋节逐渐成为集娱乐、狂欢、购物于一身的重要消费节点 , 这是各类平台、商家希望看到的结果 。
从数据上便可更为直观地理解 。 美团数据显示 , 2022 年情人节这天 , 平台中数码、美妆等具有礼物属性的商品订单量增长迅速 , 数码产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 6 倍、美妆同比去年增长近 2 倍 。
实际上每年情人节过后 , 类似天猫、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 , 以及各类大牌商家也均会公布类似的销量增长数据 。
然而 , \" 元宵节们 \" 也不该无人问津
在互联网领域 , 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走俏 , 以及 \" 双 11\"\" 双 12\"\"618\" 等各类人造节的出现 , 也让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 , 为何传统节日反而成了相对 \" 无人问津 \" 的尴尬存在?
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 。 早在 2006 年人民日报就曾发文称 , 对 \" 一些人热衷圣诞节 , 而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有所冷淡 \" 的现象 \" 感到忧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