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固件更新后,再次聊一聊iFi Go Blu( 二 )


关于3.05~3.08的固件更新 , 我选取几个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列在下面 。
1、增加了滤波器选项 ,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择速度感偏快/柔缓一些的风格
2、增加了USB模式下的通话功能 , 连接PC时可以当麦克风用
3、修复任天堂USB连接问题
4、设备充满后自动关闭指示灯 , 来提示已经充满
5、优化了音量同步 , 当连接不同设备时 , 会自动记忆并同步到之前GB本身之前的音量
6、增加了恢复出厂设置并清除所有配对记忆的快捷键
6、增加了USB 16Bit支持(之前iFi官方是并支持用户使用有线模式的 , 个人猜测也许未来他们会开放24Bit的满血USB Audio支持)

而在全新固件发布之前 , 大家可能不知道iFi在上市之初已经更新过一次固件 , 那次的固件大幅度削弱了原本的数码声倾向 , 让Go Blu在保证现代型高素质的同时有了更好的人声润泽度 , 而这一次的更新也在这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 为了测试的严谨度 , 我也从iFi借来了一台更新过固件的机器来进行现场AB , 以免出现脑放过度的情况 。 从直观的表现来说 , 新固件下GB的声音都按照了我自己比较期待的方向去发展 , 不用仔细AB就可以感受出区别来 。

1、低频的质感大幅度提升 。 尤其是驱动类似茶樂音人的Brass这种低频本身偏少的耳塞时 , 在Go Blu的大推力加持下 , 声场打得比较开 , 低频会显得进一步的更少、且偏硬 。 这里我刻意举了一个比较偏极端的例子来做说明 , 因为本身Go Blu的低频量是并不偏少的 , 而新固件加持下的Brass , 低频量感并没有变多 , 但更宽松、更有肉感、下潜深度也更好了 。 而如果是搭配有骨传导单元的UM MEXT , 这一特性还会有进一步的加强 。
2、更好的人声密度和顺滑感 。 这一特性对于人声党来说算是福音 , 其本质并没有带来什么音色上的改变、也没有让人声拉得更近 , 人声本身的部分是更加干净细腻的 , 这一改变有点像是从乐彼W2升级到了W2-131一样——底子是那个底子 , 但更好的密度会显得声线更为的饱满有力 , 如果此时再切换回老固件的话会甚至会衬托出些毛糙感 。
3、更好的高频控制力、更柔和的齿音处理 。 即便是升级了新固件 , Go Blu本身也依旧是一个高频比较明亮、能量感较足的底子 , 而其实对于耳塞适配来说 , 更需要的是“收”而不是“放” , 新固件最直观的一点改变在于齿音的刺激度是明显下降了的(齿音这一特性更多的还是和耳机有关 , 播放器也许会影响齿音的刺激程度、但无法影响齿音的存在和消失) , 在“呲”的一声出现以后有一个更加柔缓的衰减 。 此外 , 器乐中相对尖锐的镲片声、唢呐等元素 , 新固件下的Go Blu的刺激度也明显有改善 。

关于很多人关心的底噪问题 , 新固件并没有带来改善 , 这一点如果想解决的话 , 可能得通过限制硬件功率等形式来实现 , 比如推出纯净版/小推力固件等 , 德森瑞就有过类似的做法 , 即区分不同推力版本的固件 。 而目前在体验上能对底噪进行的改善仅有缩短暂停后的mute等待时间 , 以前是六秒 , 现在是三秒 , 这一改善仅针对不在播放音乐时有效 。

总体而言 , 新固件加持下的Go Blu最让我满意的还是声音表现的提升 , 对听感的变化是十分正向且可闻的 , 只是各位Go Blu用户也许没有像我一样手持两台机器仔细AB、乍一听可能不那么明显罢了 。 如果你们想最直观体现出升级后的音质加强的话 , 我建议多关注一下低频和人声部分 , 在没有牺牲声场、层次感等方面的前提下做到了点对点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