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去甜宠、霸总的标签,快手短剧还剩什么( 二 )


从短视频到短剧 , 再从短剧的甜宠、霸总到更具普适性的题材 , 这一系列路径其实也代表了快手内容的升级方向 。 换句话说 , 快手大概也明白甜宠、霸总剧其实很难突破圈层的局限 , 内容大都经不起咀嚼 , 并且 , 这类题材未来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监管风险(去年 , 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模块 , 意味着短剧也被纳入了行业规范) 。 这些也解释了此次寒假档快手为什么还计划推出另一部乡村扶贫题材短剧《我和我爹和我爷》 。
剥去甜宠、霸总的标签,快手短剧还剩什么
文章图片
虽然快手在短剧内容题材上有诸多想法 , 但这改变不了的一个事实是 , 无论何种类型的短剧到头来都还是要为流量服务的 。
短视频的传播特点要求其内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吸引用户 , 这一点上 , 短剧(至少是平台推出的短剧)也无法例外 。 几家短剧制作公司几乎都曾向品玩提到过一点——短剧的拍摄剪辑要符合短视频用户的观看习惯 。 譬如谢多盛表示 , 创壹科技会根据后台显示的完播率、点赞率和划走率等等数据 , 去不断修正短剧的节拍 , 让剧情冲突在短短两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得到有效放置 。
出品制作过快手热门短剧《秦爷的小哑巴》和《重生小甜妻》的米读小说 , 其内容营销总监雷爱琳也认为 , 短剧相比长剧较大的差别在于短剧会更要求“网感” , 爆款短剧的普遍特点在于节奏快 , 人设强 , 爽点密集 。 这样的观念也在不断指导着米读对原著作品的选择 , 比如人设是不是有趣 , 浓缩后的情节是不是能抓住用户的情绪价值 。
就在《仁心》举办开机仪式的同一天 , 一部小策对话贾樟柯的视频开始在社交网络流传 。 拍摄过《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等短视频的导演小策在其中表达了一个困惑:成长在流量时代的创作者 , 会去经常看弹幕和评论 , 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是短视频创作者活下来的前提 , 自己的个性化表达却被放在了第二位 。
这也许是个注定无解的问题 , 尤其当短剧被平台们寄予了更多拉动用户量和商业变现的需求时 , 它也越来越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 。
快手离不开短剧
短剧正成为快手的新叙事 。
先不论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人看过短剧 , 至少在快手的语境里 , 短剧正变得越来越繁荣 。 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 , 快手各项用户数据表现亮眼——MAU(月活跃用户数)和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均创下新高 , 3.2亿的DAU(日活跃用户数)也是自去年春节后达到的又一历史高点——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快手自身架构调整提升了组织运营效率 , 另一方面 , 内容生态的丰富也被认为给提升快手用户活跃度带来了助益 。
短剧是快手内容生态里一个难以忽视的存在 , 有文章这样分析:如果按照官方给出数据2021Q3快手短剧日活2.3亿 , 观看量超过1亿的系列短剧超过850部 , 说明短剧内容对于拉升快手用户时长产生了价值和粘性 。
用户增长情况就像一把悬在短视频平台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外界分析了很久的互联网流量见顶 , 让用户数据表现一直是平台们敏感和焦虑的源头 。 过去一年 , 快手财报中的用户数据一度呈现颓势 , 三季度各项数据的回暖 , 快手至少向外界证明了它的增长空间依然存在(毕竟用户一切的基础) 。 三季度财报发布次日 , 快手港股股价涨逾5% , 总市值超4100亿港元 。
说到底 , 短剧给快手带来的 , 是巨大的信心 。
短剧繁荣的另一个体现则在于 , 这一领域正在涌入越来越多的玩家 。 除了上述提到的像创壹科技这样具有浓厚影视基因的公司 , 以及米读这样的网文公司 , 还有许多MCN机构(比如老牌MCN古麦嘉禾)也都开始参与到短剧制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