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乡村运营中的八大警示( 四 )


那么 , 如何让农民从袖手旁观地看 , 到摩拳擦掌地干?乡村工作一再证明 , 只有通过利益联结 , 才能真正调动农民 。
第一个层面是引进外来资本 , 与村集体合股组建运营主体 , 实现保底分红 , 逐年递增 , 让农民觉得有利可图 。
第二个层面 , 是加大力度招引乡贤、村民、本地大学生回乡创业投资 , 进行利益捆绑 。
第三个层面 , 是发动全体村民众筹 , 共同参与业态的投资开发 , 让利益与人人相关联 。
乡村运营所经营的 , 必然是农民的资源和资产 , 而农民对利益的诉求不仅朴素而且直接 。 因此 , 无论于情、于理、于法 , 我们都应该将农民的利益与乡村运营深度绑定 , 从根本上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 将其真正塑造成主体 。
警示六
重运动传播 轻系统推进
乡村运营离不开传播 。 但纵观各地 , 发现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 搞的是运动式传播 。
围绕着验收、开园等时间节点 , 大家习惯于“刮台风”“搞运动” 。 领导视察、媒体报道、开园演出 , 看上去热热闹闹、皆大欢喜 , 到了年底 , 总结起来亮点不少 , 但再看实际 , 乡村的未来并未被点亮 。 这种传播无异于饮鸩止渴 , 是对乡村一种“输血式”的救赎 。
如何避免忽冷忽热、大起大落 , 让乡村通过运营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树立引进“系统化”思维 , 将乡村作为一个品牌产品 , 进行系统化设计、打造 。
所谓系统化思维 , 就是站在消费和市场的角度 , 尊重乡村运营规律 , 用科学、专业的态度 , 从主题定位、市场分析、产品设计、活动传播等方面 , 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 系统化思维的特点是 , 将对象视作一个有机整体 , 研究要素间的关联性 , 寻找其运营规律 。
传播规律告诉我们 , 任何一个品牌的成功 , 必定是系统化思维的结果 , 必定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传播 。 那种依靠灵光一闪的创意 , 想要激活一个乡村的做法 , 已经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遥远 。
浙江绍兴上虞区太平山村有2000多年历史 , 但长期以来发展找不到路径 。 运营团队进入之后 , 发现该村尽管地处偏僻 , 但十分适合休闲养生 。 东汉末年 , 著名道教理论家于吉曾在此炼丹并著《太平经》 。 同时 , 当地产有养生保健中药材黄精 。
运营团队将其定位为“仙隐太平” , 并流转土地种植、加工黄精 , 开发出“仙养”系列产品 。 就这样 , 将环境、资源、历史、文化、配套等串联在一起 , 看上去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 很快就形成了具有内在发展逻辑的系统 。

运营打开了业态进入乡村的大门 。 图为浦江新光村大草坪上举行的乡村婚礼 。 资料图
警示七
重“外来和尚” 轻“本地菩萨”
许多地方习惯于财政购买服务 , 美丽乡村一建好就交给第三方运营 , 合同一签就是两三年 。
国际商务研究中有一个“外来者劣势”的概念 。 说的是新入者必将面对“水土不服” , 必须一方面适应本土环境和文化 , 另一方面保持自身竞争力 。 因此 , 将乡村运营交给第三方机构 , 实在有点像“押宝” 。
一则“外来和尚”对当地缺乏了解 。 无论环境、产业还是历史、文化 , 尽管可以通过调研予以解决 , 但要真正融入当地 , 取得百姓认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二则乡村运营乃全新的探索 , “外来和尚”往往来自城市 , 所掌握的大多是活动策划、新媒体应用等技术 , 就乡村运营而言基本没有成功案例;
三则由于是外来的 , 并没有在当地进行固定资产投入 , 一旦遭遇问题 , 随时可能打“退堂鼓” , 让乡村错失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