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元的机票盲盒遭疯抢,上线秒光,谁占了谁的便宜?( 二 )


订单量实际成交大概有多少呢?一位行业内从业者告诉豹变 , 各家的盲盒实际成交量约3成左右 , 大多数购买者在综合考虑目的地、住宿费用和返程机票费用之后往往选择退款 , 盲盒实际并未成交 , 但平台营销目的已经达到 。
最终的结果是 , 多数消费者获得了一次0元开盲盒的机会 , 极少数的人买到了机票 , 平台尽管承担了一部分亏损补贴 , 但也通过大规模抢购的社交裂变实现了低成本获客 。
一场盲盒游戏 , 参与者都是赢家 。
2、主推盲盒 , 回不去的随心飞
相比于不确定性更强的盲盒 , 各大航司推出的随心飞产品在2020年获得了更多的青睐 。
随心飞 , 顾名思义 , 就是买完这个产品后 , 在一定时间内享受无限次0元购票 , 任意目的地出发 。
最早的随心飞产品出现于1986年 , 美国航空曾推出25万美元终身头等舱随心飞 , 售出66份 , 其中一位用户500次往返于美国和伦敦之间 , 21年飞行超千万公里 , 票款达到2000万美元 , 最终美航以违规为由取消了其随心飞资格 。
随心飞出现与疫情导致的航空业大萧条相关 。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 , 为减少人员流动 , 国家民航局要求航司推出免费退改政策 , 仅2月中国民航便产生了2000万张退票 , 退票金额超过200亿元 。
66元的机票盲盒遭疯抢,上线秒光,谁占了谁的便宜?
文章图片
疫情退票随之带来客流量的雪崩 , 航司急于自救 。 2月国内航班人流量减少60%以上 , 客流量最大的首都机场一度下降近90% , 机票价格也曾大幅跳水 , 深圳-成都航线出现过20元的超低价机票 。
填补现金流空缺是推出随心飞产品的首要目的 。 2020年6月 , 东方航空最早推出“周末随心飞” , 用户3666元购买后可享受半年内东航、上海航空国内航线周末无限次飞行权益 , 产品上线当天售出超10万套 , 为东航带来3.3亿元现金流 。
此后 , 各家航司各种版本的随心飞产品也相继上线 , 东航更是推出了早晚、周末、特定区域航线全天飞行的随心飞套餐 。 而随心飞的生意与健身房会员卡逻辑基本相同 , 航司寄希望于用户购买 , 但尽可能少飞 , 以此最大程度获利 。
因此 , 随心飞并非真正的完全随心 , 航司通过设置各种限制 , 避免用户无度薅羊毛 , 如大多数航司规定 , 必须在出发前5日以上订票 , 只允许存在三段未使用客票 , 距出发日4天内退票超3次即作废等规则限制用户 。
航空公司在这场集体游戏中获利如何呢?以吉祥航空为例 , 2020公司年报显示 , 随心飞产品“畅飞卡”售出4.4万套 , 兑换机票超33万张 , 平均折算每份随心飞兑票8张 。
事实上 , 每家航空公司推出的随心飞产品 , 背后都有精算师团队加持 , 设置各种规则和把握各航线放票数量 , 尽可能保证产品售出后稳赚不赔 。
以随心飞普遍3000-3500元的均价来看 , 每张机票价格在400元上下 , 与日常促销中航司放出的最低折扣价格相差无几 。 由于航司存在大量的剩余运力 , 对航司而言依旧是十分划算的生意 。
不过 , 尽管有随心飞和各种方式的开源节流 , 旅客量的锐减还是让航空业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亏损 。
三大国有航空在2020年亏损超300亿元 , 其中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全年亏损分别为144.09亿元、108.42亿元、118.35亿元 , 国内民航业直接亏损逾千亿元 , 更引发海航集团现金流危机 , 在2021年初进行了破产重整 。
如今 , 随着航空业逐渐复苏 , 诞生于疫情期间的“随心飞”产品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