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文,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 二 )


那现在写公文的仿宋体又是怎么来的呢?
顾名思义 , 仿宋就是“模仿宋体” 。 现代仿宋体的源头要追溯到由丁善之、丁辅之兄弟于1916年推出的一款仿宋代刻本的字体——“丁氏聚珍仿宋版活字” , 简称聚珍仿宋(“聚珍”是活字的另一种称呼) 。
写公文,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
文章图片
▲丁辅之
虽然毕昇早在北宋时期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但传统活字印刷存在字种繁多、不易制作、不宜长期反复使用、需要排字工人有一定文化素养等诸多缺点 。 因此 , 直到鸦片战争前 , 雕版印刷都是中国的主流印刷技术 。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 西方的铅活字印刷术也随之传入中国 , 我国逐渐由传统印刷迈向了现代印刷 。 仿宋体的出现就与铅活字印刷术的传入密切相关 。
1912年 , 丁氏兄弟的父亲丁立诚去世 , 二人为纪念先父 , 便打算将父亲所著的《小槐簃吟稿》印刷行世 。 丁氏兄弟认为 , 父亲的遗作要做得精致且有特色 , 不能粗制滥造地印刷出来 。
当时 , 流行的印刷字体是宋体 , 但市面上宋体铅模大多来源于日本 , 其铅字轮廓呆板 , 字形结构松散 , 印成书刊不很雅观 。 因此 , 丁氏兄弟决定亲自依据宋代刻本为模板 , 进行设计仿写 , 刻制活字 。
起初 , 丁氏弟兄以黄杨木刻字 , 但工费太大 , 决定改用铅字 , 并赴上海出资聘请当时的名刻工徐锡祥、朱义葆二人合刻铅质活字 。 最终于1916年创制了“丁氏聚珍仿宋版活字” ,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现代印刷字体 。
该字体古雅美观 , 横竖笔画粗度趋于统一 , 整体笔画略细 , 起笔处有斜势棱角 , 弯部有棱角分明的字肩 , 点、撇、捺、挑、勾尖峰较长 , 字形刚柔并济、挺拔清秀 , 令人悦目 。
写公文,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
文章图片
▲聚珍仿宋印书局的印刷式样 。
在创制字模后 , 丁氏兄弟在上海创立了聚珍仿宋印书局 , 后聚珍仿宋印书局由于经营不善 , 被中华书局于1920接手经营 , 并于1921年正式订立合同并入中华书局 , 同时聚珍仿宋字体的所有权也一并转交 。
1920年 , 中华书局在收购聚珍仿宋印书局及聚珍仿宋字体之后 , 成立了聚珍仿宋印刷部 , 使用聚珍仿宋字体出版了大量书籍、期刊与广告 。
但中华书局并未在聚珍仿宋字体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开发 , 仅仅是将字号进行了扩充 , 将聚珍仿宋的字号从购买之初的五种字号类型字模扩充到了八种 , 增加了聚珍仿宋字体的应用面 。
中华书局使用聚珍仿宋主要用于排印古籍、教科书以及期刊杂志 , 在仿宋体的推广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使得聚珍仿宋成为引领民国文字风潮的一款字体 。
写公文,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
文章图片
▲聚珍仿宋体印刷的《四部备要》 。
中华书局聚珍仿宋字体的成功 , 带动了其他书局(如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与字模厂(如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等)创制仿宋字体 , 让仿宋体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 “仿宋体”在二十世纪的前半段已经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 , 民国时期还出现了黑体字 , 但黑体字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普遍使用 。 如今 , 楷体、宋体、仿宋体和黑体并称中国汉字“四大印刷体” 。
02
从活字印刷到计算机字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我国的印刷字体沿用解放前的铜模铅字 , 字形陈旧杂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