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初上市的Rivian|造车热潮方兴未艾,滑板底盘玩家赶上好时代( 二 )


此外 , 造车门槛更低后 , 入局新造车的企业可能会更多 , 整个行业也将会更有活力 。
另一方面 ,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 ,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功能为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新鲜体验 , 而底盘更多决定一款车的平顺度 , 是用户的基本型需求 , 在新车发布会上 , 底盘演示的吸睛程度也远不如炫酷的智能驾驶和AI语音助手 。
滑板底盘让主机厂从高成本低回报的底盘研发设计中解脱出来 , 将更多精力放在上车体、用户交互、自动驾驶以及品牌运营上 , 使得车企能够聚焦用户爽点 , 满足用户的魅力型需求 。
据相关调查 , 45-50%左右的巨额汽车研发费用就花在那些消费者感知不到的地方 。 因为许多造车玩家都想要拥有全面的技术体系 , 在各个部分打上自己品牌的烙印 , 反而可能因心有余却力不足 , 无法顺利交付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
“滑板式底盘备受新造车势力青睐 , 因为它可以让车企能够大幅降低前期的研发和测试成本 , 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实现新车型的批量生产 , 从而加速实现盈亏平衡 。 ”PIXMovingCEO喻川说道 。
其次 , 缩短新车型的研发生产周期 。 汽车研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 一般要推出一款正向设计的新车 , 从概念车到量产车大约需要三年到五年时间 。
另一方面 , 汽车零售市场也存在快鱼吃慢鱼 。 消费者喜好变化越来越快 , 此时进行市场调研 , 几年之后车型量产可能已经过时 , 巨额投入可能会打水漂 。
车企把底盘部分交给一家可靠的滑板底盘厂商 , 通过上下分体式开发 , 意味着能够快速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 。 例如 , 悠跑科技已经宣称 , 基于其UP超级底盘进行研发 , 可比传统同平台全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6-12个月 。
最后 , 滑板底盘或许能够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 。 随着汽车产品的形态被重新定义 , 或将展开更多维度的商业价值 。
内燃机是传统汽车的“心脏” , 但其体积大、形状不规则 , 无论前置、中置 , 还是后置 , 都会对整车的外观产生较大影响 , 内部空间的布局也受到限制 。
滑板式汽车底盘可以将所有的转向、悬架、电机、变速箱和制动功能都集成到底盘甚至车轮中的“角单元” , 这种结构特性为上装的乘客舱空间更宽敞 , 可以打造成为移动咖啡厅、移动便利店 。 原本需要驱车前往的个性化服务 , 现在只需一键下单 , 即可来到用户身边 。
比如 , 按照PixMoving的构想 , 乘客在通勤路上消费和娱乐 , 每一辆车都可以变成移动的商业地产 , 这是一个全新的万亿级别的增量市场 , 将给O2O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
然而 , 滑板底盘玩家们的想象虽然丰满 , 但距离实现还有多远呢?Rivian遇到的供应链困境已经暴露出困难的冰山一角 , 就像L4自动驾驶玩家碰到解决不完的CornerCase一样 , 滑板底盘需要突破的障碍一点也不少 。
汽车界安卓可能是个伪命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 , 想成为安卓的企业实在太多 。
早在2017年 , 百度推出Apollo平台 , 意在打造自动驾驶界的”安卓“ , 后来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 , 也将面向车企的业务 , 定位成为安卓 。 还有富士康为汽车代工打造的MIH软硬一体化平台 , 也想要成为汽车代工界安卓 。
而悠跑科技的愿景是赋能车企轻松造车 , 同样自诩为智能电动车行业的“硬件安卓” 。 然而 , 在谈擎说AI看来 , 在造车行业 , 想成为安卓一样服务全球车企的Tier1几乎不可能 。
第一 , 软件和硬件供应商有本质的不同 。 从成本角度看 , 智能手机行业的安卓系统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全球的普及 , 使得安卓系统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复制和应用 。 硬件和软件有本质的区别 , 汽车底盘占据整车的大半成本 , 根本不具备低成本快速复制的条件 。 Rivian因受制于供应链无法完成订单交付也证实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