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内部开始“互啄”?到底谁撕破了谁的脸

在中国 , 可以说99%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 , 基本上都冲着骗补、骗投资去的 , 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 目前存活下来的 , 要不是自身资金链强大 , 要不就是已经乘着新能源汽车红利期赚得盆满钵满 , 从而完美转身 。 即使到了发展期 , 新能源汽车也不缺乏新兴势力的加入 , 动辄上百亿的投资仅仅设定为“门槛” , 可想着投资几个亿就彻底打开新能源汽车之门 , 或许有点一厢情愿了 。
新能源汽车内部开始“互啄”?到底谁撕破了谁的脸
文章图片
早前 , 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就在微博上转发了一篇团车CEO闻伟宣布造车后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 , 李想吐槽团车造车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 。 话说回来 , 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后起之秀 , 另一个是中国汽车电商平台的“领军人物” , 本来应该有更多合作 , 但是李想却直接爆口而出 。
新能源汽车内部开始“互啄”?到底谁撕破了谁的脸
文章图片
新能源汽车内部开始“互啄”?到底谁撕破了谁的脸】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 , 骗补、骗取投资等等 , 带有骗字的新能源汽车事件已经不再细举 。 李想在微博当中直言:“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 , 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无所能的创业者 , 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骗子 , 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 。 居然还有人可以毫无廉耻地把这种观点对外公开讲出来 , 真是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 。 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
新能源汽车内部开始“互啄”?到底谁撕破了谁的脸
文章图片
其言下之意是 , 创业者应该脚踏实地去创业 , 不要指望一下子可能出现一个救世主 。 如果没有认真地找对合作伙伴 , 可能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骗子 。 作为创业者 , 不要急于求成地想着一下子能够成功 , 作为不同行业 , 要面对的问题或者困难是不相同的 , 尤其是造车方面比预想的还要困难 。
实际上 , 李想说的这些话 ,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验证过了 。 不管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 还是合作方面的选择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地方深受其害 。 例如江苏已经被众多企业欺骗过 , 输钱不说 , 更是把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和经商环境也搞得一塌糊涂 。 而反过来看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里面 , 到底还存在多少骗子 , 谁都不得而知 。
新能源汽车内部开始“互啄”?到底谁撕破了谁的脸
文章图片
在接受媒体采访中 , 团车闻伟就已经对当下的新能源汽车造车势力有了自己的看法 。 至于团车为什么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 , 简单描述了一个规模级的设想 。 他认为团车能够造车 , 主要是有一个100来人的团队 , 从规划到车型设计 , 然后再到工程开发、测试、底盘、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化整合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几乎所有造车流程 , 具有20多年造车经验 , 在技术、样车上都有沉淀 。
新能源汽车内部开始“互啄”?到底谁撕破了谁的脸
文章图片
随后更是“夸大其词”的说团车能够做2000万以上级别的车型 , 也可以做一款5万元以下的车型 , 实际上也就表示:我能上天入地 。 纵然这个团队能够做纯电车 , 也触及过太阳能和氢能方面的经验 。 怪不得李想质疑:“不是找到了骗子 , 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 。 确实 , 团车真的说话有点太离谱了 。
暂不说团车 , 恒大汽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 不仅拥有上千人的团队 , 乃至还有汽车研究院 , 一口气能够“承诺”同时下线7款车型 , 其中还包括一款跑车 。 那最后的结果呢?还不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仅仅下线了一款车型 , 但是团车应该没有想到的是 , 同样是上市公司 , 而恒大的一个胳膊并不见得就比团车的大腿还要粗吧!牛皮吹得震天响 , 就不怕闪了自己的舌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