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铭陶瓷|一个中国制造的更迭样本:全球40%产量,10%产值,凭什么?



文 | 马索菲
编辑 | 王芳洁
“很多朋友认为送菜刀不吉利,但妻子给丈夫送菜刀,寓意着以后保护自己的责任就交给丈夫了……”
如果在抖音的上看到这段话,你也许会将信将疑,也许会觉得不着边际,但一定会被这家生产菜刀的企业所感染。它那颗拥抱消费者的心,已经在刀尖起舞了。
这家名叫拓必拓的公司来自珠江口西岸的小城阳江,阳江占地不足8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两百多万,名气也远没有同省的深圳、东莞、佛山那么大,但从20年前开始,这里就被叫做“中国刀剪之都”。
阳江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刀剪产业带,拥有相关市场主体45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2020年,阳江五金刀剪行业的产值超过了55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70%,出口量更占到了85%。
但由于缺乏一线国际品牌,尽管阳江生产了全球40%多的刀具,其产值却只能占到10%~15%。这是一个明显的“剪刀差”。生产企业只能在苛刻的利润空间里生存,而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都被类似双立人这样的国际大牌拿走了。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地刀剪企业广东金辉副总经理钟嘉良感叹道:“我们只是一只小蚂蚁,几乎没有发言权”。
实际上,类似阳江的“剪刀差”现象,在全国各个产业带中并不鲜见,你会在浙江宁波的服装产业带上看到它,也会在江苏南通的家纺产业带中看到它。
也许有人会说,贴牌制造商的模式本身就是低端制造加工。但事实上,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制造的技术发展和能力积累,这些制造企业早已拥有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完整链条,完成了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演进。
令人唏嘘的是,很多中国制造再贴上国际大牌商标后,转头出现在国人的消费清单里。例如在某头部电商平台的刀剪类目里,民族品牌王麻子、张小泉、十八子等虽然很畅销,但大多是低客单价商品。而客单价更高的刀具套装中,双立人一家就独占了50%份额。
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大量零售消费品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开拓内销市场,它们或建设自有品牌,或通过品牌合作的方式,去广泛地触达中国消费者,拥抱那个本该属于中国制造的大市场。
该是合上这把“剪刀”的时候了。
01
品牌力缺失之后
在此前的一些报道中,给阳江刀剪产业带来有关品牌力震撼的,除了外贸出口中的“剪刀差”,还有当地企业的一些探索。前几年,有企业在德国收购了当地的小企业,在当地建设或者租用了仓库,按照德国的要求来生产产品。虽然只是二三线品牌,但已经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收益,同样的成本,利润比代工厂要高出好几倍。
所以,这些年来,阳江刀剪产业带一直在进行产业升级,一方面要摆脱小、散、乱的原始产业格局,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注重品牌化。当地企业阳江十八子因为起步早,目前已在全国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广东金辉则通过收购的方式,将王麻子纳入麾下。
但是中国毕竟只有一个王麻子,一个张小泉,而阳江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刀剪企业就超过了14家,哪来那么多的收购标的。
因此,阳江还有这样一些企业,曾经他们都是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如今也开始结合国内市场,深度挖掘国人所需。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企业。
其产品线完全契合国际市场,既有中华菜刀,也有西方人切菜用的厨师刀,切牛排用的牛排刀、以及以品质和颜值著称的大马士革刀。
在拓必拓的总销售额中,大马士革刀的销量就占到了30%。这是一款“舶来刀”, 因其发源地叙利亚大马士革城而得名,位列世界三大名刃之首。普通厨刀通常只有一层钢,大马士革刀通常有数十层,刀体通身带有锻造花纹,异常坚韧锋利,是当代高品质刀具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