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A|寺库退场,奢侈品生意破灭?( 二 )


寺库的转型升级 , 收效甚微 , 向线下市场的探索 , 成本居高不下 , 对现金流要求越来越高 , 而利润却越来越低 。
2021年初 , 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称 , 寺库的许多供应商未按时收到货款 , 供应商组织多个维权群要求还钱 。 8月 , “寺库欠薪”也一度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 。
据公开信息显示 , 2021 年寺库共有 7 笔相关股权被冻结 , 总价值约为 1.53 亿元 。 寺库财报数据显示 , 2021 年上半年营收为 15.26 亿元 , 同比减少了 34.0%;净亏损 3982.6 万元 , 亏损规模同比有所扩大 。
2020 年寺库净亏损为 7186.4 万元 , 而 2019 同期则为净利润 1.54 亿元 。 这也表明近两年来 , 寺库陷入了从盈利到亏损不断扩大的困境中 。
寺库的命运 , 陷入新老业务青黄不接 , 成本居高不下的商业矛盾中 。 一方面 , 奢侈品电商行业天然缺乏泛类用户 , 且货流量较小 , 因此长期存在压货成本 , 对平台造成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 , 转型精品生活平台 , 前期投入的运营成本高企 , 营收跟不上流血速度 , 制约其业务向外围拓展 。
02夹缝寄生 , 中间商的尴尬
根据贝恩《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 , 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市场的占比 , 从2019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20% , 预计这一数据还将继续增长 。
从流量侧来看 , 线上零售仍具备购买潜质 , 只不过奢侈品属于小众类市场 , 注定制约了其模式向流量端看齐 。
货源限制 , 是奢侈品平台难以逾越的鸿沟 。 一般来说 , 电商平台通过代理商或者特定买手进行低收高卖 , 但也正因为此 , 奢侈品电商在渠道上并无法形成绝对的护城池 , 在进货成本上与传统代购并无明显优势 , 而运营、维护以及营销成本 , 进一步压低平台的利润 。
本质而言 , 奢侈品平台的货物并不是由品牌方直接交付给用户 , 寺库扮演的仍是中间商角色 。
奢侈品之所以能成为奢侈品 , 不仅仅因为高昂的价格 , 更是品牌方通过构建排他、独特、难获取、昂贵等特性 , 来区分不同的社会阶层 。
一方面 , 它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工具 , 消费者购买的更多是符号象征价值;另一方面 , 大众化与小众光环之间存在天然悖论 , 因此 , 奢侈品品牌商对数字化发展较为保守 。
从品牌商角度来看 , 为了保证市场地位稀缺性以及品牌的独有调性 , 一般不会轻易授权给电商平台销售 , 降价促销更是大忌 。 香奈儿就曾经发出“警告”:从未授权和供货第三方平台 。
电商平台想要获取品牌授权 , 将付出巨额代价 , 而缺少品牌授权 , 在销售层面将缺失正当性 。
此外 , 面对电商商们折扣战以及鱼龙混杂的消费群体 , 品牌商们更倾向于将输出渠道掌控在自己手上 , 在LVMH集团宣布推出电商平台之后 , 历峰集团也开始招揽数字化人才 , 布局电商业务 。
此外 , 奢侈品行业始终面临供应链分散、评估鉴定标准不统一、市场监管待完善等问题 , 寺库平台的二手奢侈品也因真假难辨问题 , 频遭受消费者质疑 。
据《2019中国奢侈品电商报告》显示 , 奢侈品牌在中国的线上渠道非官方商家供货率为73% , 非官方产品出货率达81% , 客户买到假货的可能性超过48% 。
在奢侈品领域 , 品牌商始终把持着绝对话语权 , 对于扮演中间商的寺库而言 , 想要突破瓶颈绝非易事 。
一方面 , 上游品牌对产品的掌握与议价能力极强 , 电商平台亦不能通过渠道加价来换取授权 , 商品供应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另一方面 , 奢侈品行业鉴定成本高、流程复杂 , 需要平台方持续深耕 , 保障货物的绝对真实可信 , 维护成本也即水涨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