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评价“极其愚蠢”,有些城市却大举投资,氢能车还有没有戏?( 二 )


马斯克评价“极其愚蠢”,有些城市却大举投资,氢能车还有没有戏?
文章图片
氢能车的燃料电池堆(灰色)和氢气罐(黄色)
三是氢能源汽车充能时间短、续航里程长 。 一台氢能源车 , 用5分钟左右就能充满氢燃料 , 而与此对应的续航公里数可达650—700公里 , 相当于往返一次西安与洛阳 , 部分车型甚至可以续航1000公里 。 令许多电动车车主头疼的续航问题 , 在氢能源车上似乎不复存在 。 而目前的锂电池车充电时间一般需要十多个小时 。 即便用上超级充电桩 , 也得花上半个钟头 。
03
但对于今日的氢能源车来说 , 氢 , 是它们“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的软肋 。
现存的几种电解水制氢技术 , 有的成本较高 , 有的效率偏低 , 离实现商业化推广还有一段漫漫长路 。 太阳能制氢技术还没能完全走出实验室 。 被寄予厚望的生物制氢则由于设备复杂 , 很难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 。 目前工业用氢的主流还是利用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取 。 工业制氢的能耗 , 就现有技术而言 , 几乎抹平了氢能源车的环保优势 。
虽然日本丰田和韩国现代都推出了各自的氢能源车 , 但它们的售价都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 , 相比采用锂电池技术的新能源车价格要贵一倍左右 。 居高不下的成本 , 来自于车载氢电机系统制造的复杂性 。 举个例子来说 , 产生电能的氢氧化学反应 , 需要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 , 在找不到替代品的情况下 , 氢能源车的“金贵” , 也就可想而知了 。
购置氢能车已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 但现有的配套设施更是差强人意 。 从《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的预测来看 , 到2025年 , 中国能够拥有的加氢站也不过200座 。 对比之下 , 截至2021年1月 , 中国的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71.6万台 , 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达810903台 。 可从实际使用情况来说 , 这样的充电配置对锂电池车主来说也还远远不够 。
这实际上是市场在这两种新能源配套设施运营成本对比之下的选择 。 一个普通的电动车充电站 , 建设成本大概是100万人民币 。 而一个氢能源车充氢基站目前的建设成本则在1000万人民币左右 。
更不要说目前在氢气利用方面 , 还有一项亟需保障的重点:运输安全 。 氢气燃点低、燃烧能量高、易于泄漏 。 日本、韩国和挪威的加氢站 , 都曾发生过氢气爆炸事故 。 如何保障氢能源车能够安全高效地利用氢气 , 这不仅是生产厂商和氢气供应商需要费时费力攻克的难关 , 也是一部分消费者对氢能源车可靠性的担忧 。
马斯克评价“极其愚蠢”,有些城市却大举投资,氢能车还有没有戏?
文章图片
发生在奥斯陆的充氢站爆炸(图源:NRK)
正因氢能源车的主要优势都建立在“如果能攻克技术难关”的前提之上 , 伊隆·马斯克在2015年就曾经说过 ,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个极其愚蠢的投资方向 。 但马斯克对行业的判断是否就代表了真理?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 , 仍是不得而知的 。
04
二十年前的液晶显示技术也不被看好 。 但经过三到五年的消化后 , 液晶显示器的成本陡然下降 , 彩电市场的技术路径被彻底扭转 。 而小尺寸屏幕的崛起 , 对彩电生产商来说 , 更是一次始料未及的“外部技术意外” 。 值得注意的是 , 彼时韩国和台湾地区能在液晶技术上实现对欧美日的“弯道超车” , 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是 , 它们的液晶面板产业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
这一次 , 各国政府在能源危机之下 , 纷纷提出了各类有关新能源车的设想 , 为这条赛道 , 增添了许多“分岔的小径” 。 许多欧洲国家为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发放了相当优厚的补贴 。 德国政府在鼓励个人和车企安装充电桩的同时 , 也把目光转向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 。 法国蒙彼利埃则在今年取消了一份采购氢燃料电池公交的合同 , 因为当地人发现“氢气巴士的运营成本是电力成本的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