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2022年显示产业链机遇与风险( 二 )



后段模组加工

按照十年前的行业规律,本来是大面板扩产后,市场会有大量的后段OEM模组加工产能来配套。

不过近些年来,不管是新建的8.6代以上高世代电视面板产线,还是新建的LTPS LCD\OLED中小尺寸面板产线,由于产品的精细度越来越高,GAP越来越小,基板越来越薄,基本上都只能采用自动化设备才能组织生产,所以面板厂的工人用量也越来越少。面板厂为了安排旧产线的退役员工,都慢慢自建模组线来消化富余工人。

另外,随着半导体技术往面板行业快速渗透,面板也开始对一些外适功能件进行集成,原来由OEM简单完成的显示功能调试环节,现在在功能高集成度的产品上,都需要前段湿制程的工艺来配合才能完成,面板厂为了调校出更好的产品,就需要定制自己的后段模组量产工艺,在保证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外溢的情况下,自建后段模组产能也成了现在面板厂的主要手段。

当然,一个大面板投资项目下来,后段模组产能不但是投资风险最小的环节,也是保本盈利最稳妥的环节,同时也是给当地带来就业的主要环节,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后段模组加工的用工量,要比完全自动化的前段湿制程工段多一些。

所以不仅是今年,往后的后段OEM模组加工市场都会相对风险较大。

但在一些深度定制化的产品领域,或者自己有方案集成优势的厂商,自己能够生产特殊封装要求的模组产品,或者自己可以根据不同面板优化出显示效果更好的模组产品,这类后段模组加工企业,将会在未来的行业定制化市场与智能物联网显示市场上,获得比标准品高得多的利润,并且这些领域未来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基本上机遇大于风险。

标准品背光源

标准品背光源领域实际上跟后段模组标准品一样,现在面板厂的资源只要能腾出来了,也是基本上会自制,未来标准品背光源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机遇,并且在价格战来临时,还很可能是首先拿来“祭利润”的炮灰。实际上显示行业所有的小标准品件,几乎都面临着这个命运。

新型显示

OLED
中国内地的OLED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受益于苹果OLED量产工艺的扩散,多数企业的产线都可以完成部分标准品的生产,但基本上也还没有整合出较完整的量产工艺包出来。由于产线良率不稳定,也导致了目前国内的OLED产线离盈利还有段距离。

OLED由于是纯粹的半导体发光,因此对于各个材料层的量产指标都十分敏感,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没有稳定持久的真实数据记录与分析,形成每个工段的材料与设备参数模型的话,多数情况下的产品品质都是瞎抓,只能靠后段的IC调校去校准出一些良品出来,所以裸片一致性,几乎决定了这条产线能不能实际盈利。

MINI LED背光源
按道理来说,MINI LED背光和原来的大分区直下LED背光没有啥区别,甚至量产难底还要比传统的侧发光背光源难底低,因为去掉了导光板,基本上省下了大部分的光学设计成本和模具成本,而且组装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下降应该也很快。

不过由于MINI LED背光源在LED芯片数量上,需要过万粒才能满足真正的HDR显示要求,完全不是原来那样几十或上百颗LED芯片就能弄出一个背光源来,上万颗LED芯片的单粒拾取排版、焊接、检测、修补,会迅速降低生产效率,从而让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而这就是此前MINI LED背光源在大尺寸面板上不容易盈利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在如何处理大尺寸MINI LED背光源上,苹果在台式机上已经给出了较好的方案,就是不要纠结于MINI LED的芯片尺寸,用回原来已经分光好的直下式“大尺寸”LED芯片,尽量减少每一个工序的良率损失与时间效率损失,真正把MINI LED背光源先产业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