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 3D 打印,改变现代制药业( 三 )



专利手绘稿及第一个 3D 打印药片 | 来源:三迭纪

公司成立前几个月 , 李霄凌画了一系列专利手绘稿 。 第一个专利手绘稿上设想了一枚有三个腔室的药片 , 旁边是对应三种不同成分的释放曲线 。 历时半年 , 第一个内部有结构的药片终于被原型机打印出来 。
如今 , 三迭纪的 3D 打印技术能够打出结构复杂、目前工艺很难实现的药片 。 例如一款为严重失眠患者设计的药物 , 一个药片包含三种不同成分 , 三种释放曲线 。 药物进入人体后 , 首先释放的是作为镇定剂的唑吡酮 , 帮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
随后 , 第二种成分——褪黑素才开始释放 , 而它会恒速释放七个小时左右 , 贯穿整个睡眠时间;而在清晨 , 第三种成分——约等于一杯咖啡效果的 70 毫克左右的咖啡因才会释放 , 唤醒患者 。

严重患者的失眠药物设计 | 来源:三迭纪


03
30 年的愿景

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制药技术底层创新 , 意味着三迭纪需要从打印设备、材料数据、剂型设计三个技术方向上全部走通 。 公司团队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混编部队」 。 成森平说 , 三迭纪组合了 20 多个细分专业的人才去做这三件事情 , 「这是过往不会在一家制药公司里做的事情 , 我们把设备开发、材料研究和制剂开发全部完成了 。 」
这样一个团队 , 来自不同学科、工作背景的人必然要将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打通 。 在人才招聘和培养上 , 公司也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 。
成森平笑说早年对人才跨界能力「抱有幻想」 , 挣扎后才接受了「新技术诞生新职业」的现实 。 对三迭纪来说 , 无论是什么背景、专业出身的人 , 也只能拥有三分之一经验 。 因此 , 公司会重点考察经验迁移能力 。 而对招进公司的人才 , 也需要给予充分的耐心 , 一边培养一边期待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 一个人是不是有创新的意愿 , 也很重要 。 李霄凌告诉极客公园 , 「如果有的人只想领一份薪水 , 并没有要全身心投入做这件事 , 这是教不会的 。 这不是发自内心的 。 」
公司的人才主要来自工程学、材料学、药剂学三个不同背景 。 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不同的职业特质 , 最初合作时的冲突来自思维模式 。 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 , 既能够激发出新的想法 , 同时也会有很多误解和摩擦 。 「混编部队就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个是目标上达成共识 , 第二个是在一起打胜仗 。 通过打胜仗相互适应打法 , 完了之后就能打下一个胜仗 。 」成森平说 。


两位创始人不同思维方式也能够互补 。 李霄凌擅长从科学和技术的底层逻辑进行正向思维;成森平擅长从商业转化、企业运作的终点进行逆向思维 。 两个人彼此配合 , 能形成闭环 , 去思考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运作的全部环节 。
从商业角度 , 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 , 也需要考虑从技术到产品的路径 。
在 2016、2017 年的时候 , 三迭纪曾经铺开了十几个药物剂型设计的系统性研究 。 后来他们发现 , 光是和投资人讲解这些研究 , 就需要花好几个小时 。 于是公司果断做了取舍 , 只保留了几个研究充分、相对简单的设计 , 用于后续产品快速开发 。
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开拓赛道的公司 , 三迭纪自然会以全球视角来思考科技创新 。 如今 , 在药物 3D 打印领域 , 公司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专利护城河 。 全世界目前 3D 打印药物专利总共有 500 多项 , 三迭纪拥有其中 140 项 。 这些专利分布在开发方法范式、药物剂型、打印设备不同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