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基于当时互联网兴起初期的实际情况 , 以促进网络内容传播的繁荣 。 不过 , 到了2006年 , 国家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 网络转载并没有获得额外的豁免 。 也就是说 , 网络转载只要没有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 , 就构成侵权 。 ”丛立先介绍 。
“先授权 , 后使用” , 得到最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的确认 。 第三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 其第五十三条明确 , 构成侵权行为的包括:“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 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 , 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 ”
在类似事件中 , 权益得到法律确认 , 但鲜有人主动主张 。 一位刚刚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青年学者表示 , “作为高校老师 , 我不太在意这些事情 , 只想让论文进行网络传播” 。
“现在 , 很多期刊的纸本订户越来越少 , 有的期刊依靠版面费生存 , 学术传播基本或完全依靠数字平台 。 不可否认 , 知网为学术研究和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 , 但知网等平台遏住了学术期刊的‘咽喉’ , 控制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 ”张洪波总结 , “学者和期刊对知网又爱又恨 。 ”
期刊“单方稿约”无效 , 汇编作品享著作权可获收益
发表论文不是新鲜事 , 但为何这次知网事件引起如此大的舆论反应?这还要从期刊与作者的“一纸协议”说起 。
在办公室里 , 张洪波随机拿起三本期刊递给采访人员 。 在版权页上 , 这三本期刊都刊发了类似“说明” , 即作者如投稿至本刊 , 就视为将作品相关权利让渡给了期刊 , 期刊有权处置作者的作品 , 其中包括网络传播权 。
“期刊的版权主要体现在期刊作为汇编作品 , 依法享有完整著作权 , 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有关权利 , 并获得收益 , 但其行使权利的前提是必须得到每一个原作者的许可 。 期刊单方面发表的版权声明、稿约 , 仅是一厢情愿或者邀约而已 , 不能构成有效合同 。 ”张洪波说 。
一所“双一流”大学资深期刊主编马德建透露:“知网的做法是不与作者见面 , 试图用‘一纸协议’解决作者版权和传播归属问题 , 避免与作者产生直接关系 , 把责任转嫁到期刊身上 。 ”他研究了相关案件发现 , “知网宣称已和期刊约定 , 由期刊与作者代签网络传播协议 。 但是 , 涉案期刊却拿不出任何一份与作者的有效协议” 。
“在与期刊的合作过程中 , 作者为了作品能够得到刊发 , 往往对期刊的版权声明不作任何表态 , 或者将此看成约定俗称的做法 , 着实是被逼无奈 。 ”张洪波说 。
可以看出 , 作者对期刊“保持沉默” , 和期刊被平台“裹胁”的逻辑基本一致 , 都是为了获得网络传播权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很多期刊隶属于高校或科研机构 , 有的编辑部人员不过二三人 。 有专业人士指出 , 我国期刊整体呈“小散弱”的特点 。
北方某大学期刊副主编郝明明告诉采访人员 , 知网以每年约200元的价格“打包”发放给该期刊作为作者稿费 , 但是由于收支两条线 , 期刊编辑部的进账 , 交由上级主管部门即高校处理 , “我们也没见到过这些钱 。 当然 , 也没有作者问我们要” 。
不过 , 也有例外 , 一所中部高校期刊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知网曾要求与该校期刊打包签订独家协议 , 要求校属期刊除公益传播外 , 只能在知网上传播 , 但遭到了学校的拒绝 。 “这些期刊都是好刊 , 在学术界影响很大 。 我们不想被知网限制住” 。
- 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监控视频外泄不是小事
- 公共空间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系统用科技助力冬奥
- 网络安全|沃尔玛因违反我国《网络安全法》受处罚 360呼吁企业重视数字安全
- 美通社|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中国合作伙伴网络业务两大重点项目 | 合作伙伴
-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电阻类
- 网络爬虫|携程、徐汇小米总部怎么了?最新回应再发提醒:这种口罩禁止戴!
- 联发科|比Wi-Fi 6快2.4倍!联发科全球首秀Wi-Fi 7:将真正取代有线网络
-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带动网络狂欢 网友疯狂玩梗吐槽
- 网易游戏|网易游戏积极探索人脸识别功能,共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城墙
- |网络包工头,零成本也可以月入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