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快报|1月17日消息:昨日|李想怒喷造车者团车网:万里长征迎面第一枪来自李想( 三 )


我个人认为我们造车三傻是2021年完成了从0-1的验证期 , 大家各自在自己细分市场吃到了3%左右的市场份额 , 比如理想汽车在25-50万的乘用车里吃到了3% , 也成为了家庭用户特点最鲜明的中大型SUV销量的第一名 , 验证了面向这个用户群的产品力 。 特斯拉是通过ModelS和ModelX验证了从0-1阶段(Roadster是0.1的三电验证阶段) , 并用Model3和ModelY迈向从1-10的阶段 。 特斯拉的从0-1阶段创立了三电系统的行业天花板 , 并把电动车和特斯拉几乎画上了等号 。 从1-10阶段才开始搞自动驾驶的 , Elon作为连续创业者 , 节奏把控能力几乎无敌 。
中国过去的六七年 , 智能电动车的创业者很多 , 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 , 三个互联网的外行成为了新势力里销量跑在前面的 , 而不是那些汽车行业的高管创业者 , 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鹏、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 , 对于节奏的把控和心力 。 这一轮失败的最惨的创业者往往是跨国汽车企业的高管 , 他们大多上来就想做从10-100的阶段 ,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苹果的命(人和资源) , 得了苹果的病(胡乱招人和花钱) 。
很多行业领先者在行业转型和技术转型的时候之所以不成功 , 也是因为不愿意再干从0-1的阶段 , 这是大企业转型失败的根源所在 , 也是后来者和新势力们的机会所在 , 任何企业面向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都不可能跳过从0-1的阶段 。
总结一下:从0-1这个阶段企业的特长是最重要的 , 管理者的专业特长是最重要的 , 并以3%细分市场的获取为目标去快速成长和验证 。
从0-1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 , 据统计96%以上的创业企业都会在从0-1的阶段就结束了 , 最近几年这个失败比率我认为会更高 。
对于创业一号位而言 , 如何抵挡住各种诱惑 , 如何不被竞争、舆论、股东等外部因素带偏节奏 , 包括面对巨大压力和企业生死的时刻 , 仍然能够坚持和不放弃 , 心力强大是很关键的 。 哪个完成了从0-1的企业不是多次从ICU里爬出来的?这就是对于创业者最核心的考验 , 更是千金难买的成长 。
【从1-10的成长期】
完成了从0-1的验证 , 从1-10也很容易让很多活下来的企业仍然走向失败 。 我很幸运 , 在创办汽车之家的时候 , 我带领团队完成了从0-1的阶段 , 2007年秦致加入后 , 用两年时间构建了从1-10的各种基础条件 , 带领汽车之家成功的完成了从1-10的成长期 , 到2016年用户和收入规模都增长了上百倍 。 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 , 也让我大致看懂了从1-10的各种关键要素 。 2007-2008年的时候 , 我们真的是在只有小几千万收入的时候 , 就坚定的相信汽车之家可以做到100倍以上的增长 , 实现几十亿的收入规模 , 并最终做到了 。
成长期标志性的特质是 , 这个阶段你的规模会增长10-100倍(根据行业而定) , 你会面对各种竞争 , 因为你开始侵入领先者和既得利益者们的领土 。
有两点基本上决定了生死:1、你必须继续保持你从0-1验证期所建立的优势 , 这一点的疏忽是大多数企业从1-10快速死亡的根本原因 。 从1-10的最核心的业务动作是把之前建立的优势持续放大 , 而不是从零开始构建新的优势 , 放弃原有的优势 。 汽车之家最初的产品库和网站产品优势绝对不可能放弃 , 特斯拉的三电系统优势绝对不能放弃 , 理想汽车面向家庭用户的产品优势也绝不能放弃 , 而是要持续放大这个优势 , 可做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 2、在坚持放大优势的前提下 , 必须考虑竞争的要素 , 也就是必须面对竞争做更多必要性的工作 , 记住 , 是必要性 , 而不是选择题 。 比如管理和系统 , 技术的研发 , 供应链的培养 , 商业化的能力等等 。 从1-10的竞争 , 是保持特色前提下的综合竞赛 , 持续保持特色和补足综合能力 , 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