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中国奇谭》值得这么夸吗?( 六 )


相传当年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另一位大师高畑勋来中国,看到《小蝌蚪找妈妈》,当场惊呆了,尤其是高畑勋,连连惊呼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
电视|《中国奇谭》值得这么夸吗?
文章图片

这份震撼延续了高畑勋的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最终,他在最后一部作品《辉夜姬物语》里尝试了类似的水墨作画笔意,终于圆了彼时种下的毕生之梦 。
为什么如此广受认可的上美影却在新千年里突然销声匿迹?为何中国动画的文脉没能延续?
其实一切因缘在1999年的《宝莲灯》里已然显露无疑 。
这部集结众多明星配音、宣传耗资巨大的动画电影,是上美影留下的最后一个强音 。
它看起来依旧很“上美影”,取材自传统故事、人物设计参考戏剧和壁画等传统元素,但它又有些混血,故事里加入了大段的歌舞元素,这是非常明显的对迪士尼的效仿 。
电视|《中国奇谭》值得这么夸吗?
文章图片

这意味着,上美影不再只是一个“做自己”的艺术家,而是开始关心柴米油盐和市场 。
上美影的衰落,正是艺术与市场对决中,又一个惨败的案例 。
做动画是门烧钱的生意 。
尤其是赛璐珞时代,每一张动画都要画在透明的赛璐珞上,一秒24帧,一帧一张赛璐珞,24张画,全部要由动画师手动绘制完成 。
如果绘制的是《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水墨动画,更是难上加难 。
80年代,上美影全厂500人,每年只能生产30多部影片,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相当于一年只能产出1分钟的动画 。
当然,500人并非人人都是画师,但做动画之艰难已可见一斑 。
电视|《中国奇谭》值得这么夸吗?
文章图片

同样坚持手绘24帧的吉卜力工作室,全部由工作室员工作画,不请外包公司,因此常年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
2014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吉卜力每年要在人工上支出20亿日元,这意味着,每年收入100亿日元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
即便拥有宫崎骏这样的票房吸金器,吉卜力工作室都几度因为扛不住经济压力,差点关门大吉 。
电视|《中国奇谭》值得这么夸吗?
文章图片

为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机会制作那么多看起来艺术性高于市场性的作品?因为曾经,他们并不需要担心营收问题 。
国家“统购统销”,不愁资金,不愁播放,上美影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做出最好的动画 。
但1995年,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取消了对上美影动画的发行指标,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里,上美影也被一把甩进了市场的狂澜之中 。
可惜做惯了精细活的上美影,适应不了动画市场上“质量换产量”的残酷竞争 。
市场化,干不过更加工业化的日本和美国动画 。再想回头捡起艺术性,却又被没钱俩字困在原地 。
于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动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市场化作品 。
电视|《中国奇谭》值得这么夸吗?
文章图片

文脉断绝,中国动画中的含蓄、留白和余韵悠长似乎伴随上美影的败退,一并消失在黑暗中 。
屏幕上流行的作品,只剩下时时刻刻想对观众大喊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后现代式传统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