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二 )

其中,让行为变得微小不是放弃行为,而是降低门槛,循序渐进。通过寻找行为的入门步骤或者缩小行为的规模,开始尝试建立信心,逐步达到理想的行为结果和习惯状态是福格行为模型所推崇的方式。只要足够简单,就能实现改变。
行为越容易做到,就越容易发生,发生越多次,就越容易做到,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回路,进而形成用户习惯。
3)提示-Prompt
提示,就是告诉你“现在去行动吧”,当你既具备行为的动机和行为所需要的能力时,便会对提示做出可靠的回应,立刻采取行动。
生活中有3类常见的行为提示:

  • 人物提示,通过自己或他人来提醒采取行动;
  • 情境提示,通过环境中的某些事物提醒行动;
  • 行动提示,通过既有的行为来提示后续行动。
福格教授更加推崇行动提示,并将其命名为“锚点”。在已有的行为习惯中,寻找合适的“锚点”,与预期希望的行为建立连接,这样的行为习惯养成更加有效,而不是过分依赖人物和情境的外部提醒。
所以,当用户具备一定的动机和能力时,想让用户做出行为,从提示入手进行行为设计是最容易取得效果的。
二、使用福格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我们各自的产品中,行动具体指什么。这样才能针对行动能力的提升做出具体的设计。
以自习室产品为例,行动就是指用户开始自习的这一动作。行动的提升可以通过障碍的降低来实现。动机方面,用户自习的根本动机都是想要更优秀、更有成就感。所以可以通过给予成就激励来巩固学习动机。最后,高频提示和场景触发来形成习惯。
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文章插图
1. 清除障碍,降低门槛通过梳理用户使用自习室产品进行线上自习的体验地图,我们会发现在整个用户旅程中,“进入房间/开始自习”是关键行动触点。我们也聚焦到这一点入手,清除行动的障碍。
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文章插图
首先是入座自习模式的设计,不用上麦也可以低门槛的参与自习。这样解决了麦位数量有限和不愿意露脸的问题。
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文章插图
但是上麦和入座两种自习模式的共存,带来了认知的成本和行动的压力。如何降压/降成本,还可以保持沉浸感和专注力呢?我们进行了多种方案的探索和尝试,最终选定“拟我形象自习”的方式。
通过自习区座位融合 ,同时兼容真人和拟我形象。来塑造统一感,进而降压/降成本,进一步清除了行动障碍。
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文章插图
真人上麦和拟我形象都在窗口自习,统一了状态感知,降低认知的成本。一键自习,不同位置的两种自习模式简化合并为统一操作,降低了行为压力。通过“拟我形象自习”的设计,降压降成本,清除了自习的行动障碍。
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文章插图
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文章插图
2. 给予激励,巩固动机行为养成的第二个方面,是给予成就激励,通过设计“成就感”来巩固学习动机。在用户旅程的自习中和自习结束来做成就感的设计。
动机|如何使用“行为模型”做用户行为养成
文章插图
首先要把用户获得的价值放大,用不同强度的情感反馈,放大用户自习的价值感知,强化成就激励。
通过对设计机会点的洞察,我们发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有很多这样的打卡视频,记录努力的过程、分享自律成就,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会比较刻意、流程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