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抖音生猛,张小龙以退为进( 二 )


对此 , 产品经理判官在相关文章中分析认为 , “腾讯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即时通讯产品 , 卡位上游流量 , 以获得用户、商业化、投资的主动权 , 这套商业模式中社交关系链才是竞争力核心 。 而当产品用户数量、使用频次(频率+时长)、渗透率超过一定水平 , 社交关系链便会复制甚至迁移过来 。 因此 , 抖音、快手的体量已足够引起腾讯的担忧 。 ”
尤其当抖音日活爬上6亿大关 , 腾讯手里的牌只有微视 , 应对招式依旧是流量+冠名+补贴的“三板斧”——先打开QQ空间、QQ看点、天天快报等流量入口铺路;然后在《创造101》《吐槽大会》等综艺植入高举高打;最后启动30亿补贴吸引达人入驻 , 甚至还拉来了马化腾亲自站台 。
“如果换做以往的任何一场战争 , 微博之战、搜索之战和电商之战 , 打到现在腾讯肯定已经交牌了 。 微视的不同之处在于 , 它有些悲壮 , 因为这是腾讯最不想交出的一张牌 。 ”《晚点LatePost》在文章中写道 。 奈何微视的创立、关闭、二次返场皆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 最终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
事实上 , 腾讯之于短视频一直执念颇深——从微视、企鹅看看、闪咖、MOKA魔咔到猫饼、MO声、腾讯云小视频、下饭再到速看、时光、Yoo、酱油、音兔、哈皮、响风 , 腾讯先后推出十余款短视频产品 , 最终这些被寄予厚望的产品皆难逃“出道即巅峰”的宿命 。
最终还是张小龙站了出来 , 短视频在微信拜了码头 , 视频号于2020年春节前后正式上线 。 “对每个人来说 , 你去写一篇长文章 , 或者你去阅读一些文字载体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 但是你去发一条视频、看一条视频 , 这个门槛是很低的 。 ”
正是基于此 , 我们才会看到去年视频号大范围放开后 , 创作者群体鱼贯而入的景象 , 毕竟视频号冷启动机制比抖音、快手更友好——即便是一个素人想开始做视频 , 不用再强依赖平台的资源倾斜 , 靠朋友们的推荐一层一层传下去 , 就能突破社交圈 。
一位接近微信的人士向虎嗅表示 , 首先 , 视频号定位与、小程序不同 。 “视频号跟、小程序这种偏B端产品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 , 其生产门槛更低、用户更下沉、内容更庞杂 , 可能成为一项颠覆国民阅读习惯的新功能 。 ”
其次 , 视频号并非追风口 。 “视频号自上线以来 , ‘追风口’、‘流量防守’、‘狙击抖音’的论调从未间断 , 但微信2014年的6.0版本就上线了小视频功能 , 微信很早就关注到这部分用户需求 , 如今不过试图更好地去承载它 。 ”最后 , 基因论不能一概而论 。 “现在媒体总喜欢拿腾讯系短视频产品集体败北来鼓吹‘基因论’ , 但每个团队的产品都有原生基因 , 怎么能一棒子打死呢?”
视频号出现前 , 腾讯生态内的短视频立项都是“拍脑袋” , 集团向微信要流量时即便张小龙再情愿 , 也要考虑到产品广告移植进来的生态互斥及用户的情绪反弹;但这一次 , 视频号不再以单独APP形态示人 , 内嵌于微信朋友圈下方(2019年微信公开课数据 , 朋友圈每天流量约为100 亿人次) 。
甚至 , 从朋友圈到推荐、话题标签、搜一搜、看一看、、附近直播均为视频号设置了入口 , 连私域端的关注、朋友、名片页、发现页、微信群、聊天对话框也可一键进入视频号 。
外界一直疑惑微信团队为何如此不遗余力扶持视频号 , 2022年微信公开课给出了答案——团队对视频号定位是原子化内容组件 , 其代表了最佳的内容承载形态 , 用来承载视频和流媒体直播内容 。
在这样的共识下 , 视频号持续迭代 , 释放40+种新功能 , 顺利将原本零散的、朋友圈、小程序、小商店、直播、投放等产品组件完成相互链接导流 。 毕竟 , 当视频号变成一个最基础的内容组件的时候 , 它自然会跟微信内其他原子组件产生各种化学反应 , 并在整个社交体系里面流转 。 这或许也意味着 , 微信正在进行一场基因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