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的三大投资逻辑

国产机器人的三大投资逻辑
文章图片
作者:蓝色多瑙河 , 编辑:小市妹
机器人渗透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 由于起步晚等因素 , 我国机器人市场 , 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 , 为此国家高度重视 , 致力于突破技术瓶颈 。
目前阶段下 , 我国机器人市场有哪些突围机会?
【不平衡的发展】
谈起“机器人” , 大众最容易想起的是各种“人形机器人” , 比如2014年与孙正义在发布会上互动的Pepper , 是一台安装了“情感引擎”能识别人情绪的机器人 。
后来 , 各种人形机器人频繁亮相 , 包括去年引人注目的“WakerX” , 这款由国内厂商优必选开发的人形机器人 , 能在跑步机上跑步 , 拧得开保温杯盖 , 给人按摩 , 甚至还能坐下来与人对弈 。
其实 , 人形机器人仅是机器人庞大产业的冰山一角 , 那些非人形机器人才是市场的主体 , 它们分布在汽车智能工厂里 , 3C电子产品精密加工生产线上 , 以及食品饮料的封装线上 。
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 , 2021年 , 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 , 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 , 这其中工业机器人445.7亿元 , 服务机器人302.6亿元 , 特种机器人90.7亿元 。
国产机器人的三大投资逻辑
文章图片
▲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结构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市场占比最高的机器人种类 , 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子的装配、搬运、码垛、焊接等环节 , 并向金属加工、光伏、锂电池、食品饮料等行业扩展 。
此外 , 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 占比近三成 。
然而 , 一个可怕的现实是:我国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中有七成以上来自外国供应商 , 自给率低的惊人 。
2020年 , 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人 , 远不及韩国的932台/万人、日本的390台/万人、德国的371台/万人 。
这种现实意味着我们仅仅是一个工业大国 , 距离真正的工业强国还有不少距离 。
对此 , 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通知(下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必须抢抓机遇 , 直面挑战 , 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 , 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 。
但与工业机器人面临严重卡脖子的境遇不同 , 我国服务机器人 , 在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方面与国外公司差距不大 , 甚至部分产品市场化应用已经领先于全球 , 具备先发优势 。
从2021年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的融资分布结果看 , 服务机器人遥遥领先 , 医疗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相对次之 , 工业机器人则居后 , 一级市场对机器人的加码侧重于没有包袱的优势部分 。
国产机器人的三大投资逻辑
文章图片
【差距悬殊】
虽然身在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 , 但供应端却高度依赖进口 , 这成了我国工业自动化亟待解决的难题 。
从产业链环节看 , 我国工业机器人具体落后在哪?
将一台工业机器人分拆开来 , 其组件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三大部分 。
其中上游核心零部件不仅成本占比高达7成 , 而且技术难度最大;中游机器人本体技术难度跟随上游核心零部件 , 成本占比约20%;下游系统集成技术难度较低 , 主要取决于落地场景 。
产业链技术难度决定了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获胜的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