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饿了么、美团胜负已分?( 三 )

  • 饿了么市场份额和用户方面数据均弱于美团
目前 , 饿了么和美团占据了中国外卖市场份额超过90% 。 券商数据显示 , 交易额方面:2020年2季度美团外卖交易额为饿了么的 2.7 倍 , 并且逐年挤压其他平台份额 。 餐饮外卖时长方面:美团占比 68.2% , 饿了么占比 25.4% , 其余平台占比 6.4% 。 用户粘性、日均启动数方面:美团外卖的用户粘性为 23.15% , 而饿了么的粘性为 22.56% 。 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方面:饿了么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分别为8.73和5.54 , 美团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分别为11.87和5.8 。

  • 经营管理方面两者各有优势
1、饿了么原高层已出局
2017 年 , 美团的股权结构是“同股不同权” , 三位联合创始人团队共拥有 57.9%的投票权 。 在接受腾讯、红杉等资本介入时 , 管理层通过股权结构设计保留了创始团队的多数投票权 , 经营理念和策略具有连贯性 。 而饿了么2018年被阿里收购并入阿里本地服务体系后 , 管理团队发生了较大变动 , 阿里系空降高管层 , 饿了么包括创始人张旭豪在内的原管理团队相继出局 。
2、美团强项——本地生活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形成了口碑+饿了么+客如云+蜂鸟即配的“到店+外卖+餐饮+配送”的服务体系 。 在这个生态链中 , 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也承担了流量入口的职能 , 原有的餐饮产业垂直定位次于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务 。
美团外卖依托于美团生态 , 打造以“吃”为核心的多元本地服务场景 。 美团的优势在于长期深耕于本地生活 , 更注重长期的发展趋势 , 满足用户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 , 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 。
3、饿了么杀招——红包奖励
饿了么年轻形象作为获客基础 , 品牌年轻化升级 。 饿了么用户集中在高线城市70%+的用户为一二线城市用户 , 新用户多为二线城市 。 2020 年邀请王一博作为代言人 , 品牌全面年轻化升级 。 2018 年 8 月联合淘宝 , 推出 88VIP 年度会员(淘气值满 1000 的用户售价 88 元/年 , 含年度会员 , 包含 4 张无门槛红包 , 不含加量红包) 。 其 88 会员所享受的优惠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饿了么的留客能力 。
美团通过早期业务布局 , 在下沉市场的高占有率提供了相应的经验 。 在三四线城市的商家资源远远超过饿了么 , 低线城市渗透更高 。 2019 年 7 月联合腾讯视频、喜马拉雅 , 推出月度会员(20 元/月 , 包含 5 张 5 元无门槛红包 , 在基础红包用完后可以以 8折购买加量红包) , 优惠力度强 。 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留存能力强 。 同时 , 美团通过布局外卖、到店、酒旅、网约车、共享单车、生鲜电商、共享充电宝等领域 , 打造全面的本地生活服务 , 实现用户的交叉导流 , 增加用户粘性 。
外卖行业巨额补贴将不再出现
  • 未来平台的精细化运营
由于资本介入和补贴大战导致的用户习惯 , 更偏重强调对价格的敏感 。 而现如今宏观经济环境的下行和资本市场的冷静 , 巨额补贴的行情将不再出现 。 那么现阶段用户习惯正在逐步被改变 。 用户需求的变化促使着平台整体运营管理的调整 。 如何建立强有力的用户粘性将会成为未来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 。
未来 , 如何依靠自身平台协作与增强获客渠道将对平台的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
  • 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随着终端用户对食品安全诉求的不断提升和平台专业化运营能力的持续提高 , 未来 , 平台和店家规范化作业可能将成为外卖市场必不可少的环节 。 在政府日益趋于的监管下 , 标准化作业可以有效减少外卖服务中出现的负面情况 , 也可以进一步保护各方权益 , 有效促进餐饮外卖行业健康发展 。 同时 , 标准化作业和平台、店家提供的专属化定制化服务并不冲突 。